扬州网讯(记者 向家富)苜蓿,是世界上公认的优质牧草。在我国,苜蓿绝大部分分布在北方,这与其喜凉怕热的习性有关。记者昨从扬州大学了解到,经过连续16年的努力,科研人员选育出一种耐热苜蓿——“淮扬4号”紫花苜蓿,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云南等地生长。这也是我国南方首个苜蓿育成品种。
苜蓿,在我国种植面积为3200万亩,其中,北方为3160万亩,南方仅有40万亩。“这与苜蓿生长习性有关。”扬州大学教授魏臻武介绍,南方苜蓿种植量少,并不是因为南方牛少。在南方一些大城市如上海等地周边,奶牛饲养量也比较多,在每年从国外进口150万吨优质苜蓿的基础上,还有相当大的缺口。
南方缺少优质苜蓿,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南方农田主要种植农作物油菜、小麦、水稻等,二是适宜在南方种植的苜蓿品种比较少。“一般苜蓿之所以不适宜在南方生长,主要是它们不耐热。”魏臻武说,“我们选育的‘淮扬4号’紫花苜蓿,就是一种比较耐热的苜蓿新品种,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生长。”
本月,“淮扬4号”紫花苜蓿,已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成为新品种,它也是我国南方首个自育品种。它的“诞生”,为解决长江中下游地区优质苜蓿稀缺问题提供了可能。
“淮扬4号”的“诞生”并不容易。魏臻武说,16年前,他们就开始着手选育耐热的苜蓿新品种,直到8年前,才进入品种申报阶段,其后又花了8年时间,才最终获得权威机构认定。
“选育工作十分繁复。”比如,要从众多苜蓿资源中通过一定方式获得团队想要的材料,要看这些材料的性状是否稳定,还要到一些地方组织区域试验。“育种工作,只能一步一步来,急不得。”
目前,“淮扬4号”紫花苜蓿已在江苏大丰、上海崇明岛推广种植。而这种新品种牧草不仅可以饲喂牲畜,还能保护或修复生态。“上海崇明岛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中,种植的苜蓿中就有‘淮扬4号’。”魏臻武认为,苜蓿跟其他绿化植物一样,同样具有改善生态的功能;而且,作为豆科植物,它们天生的固氮功能,对改善土壤土质也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