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堆叠的黄石假山

近日,日报报道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始景观打造的消息后,不少读者很关注目前正在建设的山石景观。大运河博物馆山石景观究竟是啥样?记者昨天前往建设现场采访了专家和施工方。
黄石假山和土山
前后两座山融为一体
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大运河博物馆和大运塔的北侧正在进行山石景观的打造。这里正在建造两种形式的山景:一种是堆土造出的土山;另外一种则是用黄石叠制的假山。
北侧,一条连绵的土山已打造完成。这条土山延绵不断,高10多米,从古运河岸边一直向东延伸,有数百米长,山头高低起伏。这里原来是一块平地,这次将大运河博物馆建设过程中开挖出来的泥土,因地制宜,堆土造山。堆土造山成形之后,绿化人员已开始进场,在山坡上栽种银杏等树木。
而在土山的南侧,施工人员正在叠造假山。黄石假山已初具规模,山石高低错落,有群山高立的势头。正在叠造的黄石假山,与北边的土山融为一体。
延绵100多米
上万吨黄石叠造假山
记者在现场看到,与扬州众多园林选用的湖石不同,这次叠造的假山采用的是黄石。叠制的假山已有30多米长,还在向两侧延伸。
施工人员申开亮介绍,这一假山群最长的地方延绵100多米,预计将用掉上万吨黄石。整个假山将形成延绵之势,有山峰,有起伏,力求营造延绵群山的效果。
现场专家介绍,叠山置石是造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骨架。叠山又称堆山、掇山,是指人工堆造假山的方法,和单纯的置石相比较,堆叠假山规模大、用材多、结构复杂,需要更高超的技艺。叠造假山常用的石材有湖石、黄石、宣石、笋石等,这次大运河博物馆叠制的假山延绵不断,长100多米,气势宏伟,选用黄石比较适宜。
据介绍,大运河博物馆山石景观打造从去年12月22日开始,力争在春节前打造完成。
【新闻延伸】
你知道吗?
扬州有不少有名的黄石假山
扬州园林有甲于江南之美誉,《扬州画舫录》有“扬州以园林胜,园林以叠石胜”的记载。你知道吗?在扬州,有不少黄石假山天下闻名。
个园东北角,用粗犷的黄石叠成了一座假山,拔地而起,险峻摩空。山顶建四方亭,山隙古柏斜伸,与嶙峋山石构成苍古奇拙的画面。在山洞中左登右攀,境界各殊,有石室、石凳、石桌、山顶洞、一线天,还有石桥飞梁,深谷绝涧,有平面的迂回,有立体的盘曲,山上山下,又与楼阁相通,在有限的天地里给人以无尽之感,其堆叠之精,构筑之妙,可以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现今江南园林中成为仅存孤例。
瘦西湖景区有两座黄石假山比较闻名。一座是瘦西湖静香书屋黄石池山,另外一个就是“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的“石壁流淙”,堪称万花园内“点睛”之作,景点由水竹居、阆风堂等三组建筑和一组黄石假山组成,其中假山石料用量为1.2万吨。
大明寺的黄石假山在御园,黄石假山共有两处,第一处称“上山”,位于第五泉之东侧。第二处堆叠之黄石假山,称“下山”,位于芳圃清池东部,此假山是1963年利用园中旧石堆叠而成,系清代乾隆年间扬州叠石名家王庭余的后裔王老七所叠之佳作。 记者 张孔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