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发改 记者 丁蕾
2020年落下帷幕,全市重大战略落实、重大项目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情况如何?市发改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孙景亮前天下午在市发改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去年,面对各种风险挑战,我市全面加强经济运行监测,统筹推进重大战略落实、重大项目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发展改革各项工作推进有力、进展有序。
“十四五”时期是我市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奋力把扬州这个“好地方”建设好发展好的关键五年。市发改委规划处处长陶小军介绍,去年以来,我市通过开展22个前期课题研究、启动71个专项规划编制、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梳理谋划重大事项,扎实推进规划编制各项工作,形成了《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征求意见稿和专项规划初稿。目前,起草小组正对《纲要草案》进行修改完善。下一步,市发改委将按照规划编制的工作流程,将《纲要草案》报市委常委会审议,在1月中下旬提交市人代会审议,预计2-3月份由市政府正式印发实施。71个专项规划,将在今年上半年陆续印发实施。
项目建设 15个列省重大项目去年完成投资109亿元
“去年,我市主导推进的15个列省重大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年度完成投资109亿元,投资完成率达123.8%;379个市级重大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年度完成投资1282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12.4%。”市发改委投资处四级主任科员张进扬说。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重大项目建设,尤其是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张进扬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发改委聚力聚焦重大项目建设,围绕‘项目投入是硬核力量’的总要求,主动担当作为、积极履职尽责,确保疫情期间项目建设不停摆,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组织推进体系,进一步强化重大项目督查考核力度,精准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打好攻坚战,推动重大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
产业发展 去年前11月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9%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
“去年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质态稳步提升。”市发改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处处长赵鼎介绍,1-11月份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9%,我市汽车整车企业产能利用率超省平均水平2倍,排名全省第一,全市申报入库规上战新企业超过1200家。
与此同时,一批重大项目正成为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中化高性能纤维5000吨对位芳纶,金鑫电器有限公司超、特高压输电GIL系统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装配等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专项进展顺利。各类创新要素向重点企业、高校院所集聚,创成省高温合成材料等11个省工程研究中心,新型航空科技、数控机床、新能源汽车共性技术等产业创新中心有望进入省规划布局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后劲十足。
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可折射出地区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市发改委服务业处处长夏坚介绍,去年全年累计签约服务业重大项目164个,正式合同项目124个,落地注册项目78个,年内开工项目51个。全市预计可超额完成新开工、新竣工、新达效服务业重大项目年度目标任务。“去年1-11月,全市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1%,增速继续位居全省第一;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17家,新增单位数较去年同期增长88.7%;用于年度增加值核算的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6.4%。”
民生保障 预计今年物价水平总体平稳,CPI将保持低水平上涨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市发改委价格处处长曹欣生介绍,去年1-11月,扬州市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2.7%,与全省和全国一致,预计全年能够完成“不高于省定目标”3.5%的任务。预计2021年扬州物价水平总体平稳,随着食品价格的常态化,CPI将保持低水平上涨。
去年,我市秋粮收购平稳有序。贸易企业、加工企业、经纪人等社会主体入市积极,粮食市场购销活跃,售粮高峰期较往年提前,收购进度明显快于上年。截至去年12月底,全市列统企业累计收购稻谷93万吨,同比增加12.10万吨。全市稻谷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南粳9108、5055等优质食味稻种植面积50%以上。粳稻目前市场价格稳定在1.43元/斤左右,优质优价导向明显,农民种粮收益得到进一步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