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吴向波 陈菊琴 记 者 季煜
扬州,江河交汇。长江“黄金水道”,千帆竞发,船行如歌。
长江经济带发展,离不开安全稳定的水上交通环境,需要群策群力,共治共建。扬州海事局局长郭学军介绍,今年以来,该局按照江苏海事局重大决策部署,持续推进重点水域交通安全监管,建设“安澜长江”。
共治共建
事故多发水域变成平安港
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主流在江北的交汇处——六圩河口,是全国最大内河“十字”交汇节点,该水域船流密度大,通航环境复杂,是长江干线事故多发水域。
据介绍,来往于此的船流有9个方向,平均每天3800余艘,最高峰1小时来往316艘次。这其中有不足10米的“货郎船”,还有大型海轮、长至几百米的拖带船队。
面对复杂的六圩河口,镇江与扬州海事部门首创河口水域“环岛式”航行规则,破解河口船舶互见困难、进出河口无序之难。“环岛式”航法加上“红绿灯”规则,使得六圩河口水域以往9股船流合并为5股,形成了“隐形环岛”缓冲区,减少高峰期船流叠加交汇。
2017年4月,扬州和镇江两地海事局成立六圩河口联合监管办事机构。3年多来,扬、镇海事局联合在河口东侧设立“长江水上交通第一岗”。扬州海事局政委王凯丽说:“近几年,我们加强与兄弟单位、地方政府、港航企业的联动,建立起了全天候的联合会商、联合行动工作机制,长江交通安全得到保障。”
安全监管
凶险“弯道”变成“安道”
嘶马航段的安全监管,同样检验水上监管能力。
长江江都段嘶马弯道断面,每天通行船舶近2000艘次,航道呈倒扣碗状,曲率半径达3公里左右,船舶航行该段需调整航行达60度以上。
结合嘶马弯道实际,扬州海事创造性提出了“一盯、二赶、三驻守、四处罚”的“1234”工作法。2019年下半年至今年初,在江苏海事局统一协调下,初步形成了扬州、泰州、镇江海事局联合监管机制,今年3月26日,三地海事建立了联席会商、监管协调、信息共享、联动执法、联合调查5项联合监管工作机制。9月29日,扬镇泰三地海事管理机构、主要船闸、港航企业共13个基层党支部成立嘶马弯道共管共治党建联盟。
精准定位、精确举措大大提高了动态监管的效率和质量,真正实现了嘶马段上、下行船舶各行其道,航道安全高速畅通,从根本上遏制了长江嘶马段事故多发态势,辖区事故险情率下降了50%。
技防革新
200米高的高清探头上岗
今年,在中航宝胜立塔上出现了一只高达200米的高清探头,每天24小时监控长江水上安全动态。港口海事处执法人员说:“以前靠海巡艇巡查,现在长江扬州段,一共安装了200多台4K黑光摄像头,能一眼看到江对面。”
从人防到技防,折射出扬州海事保护长江交通安全的进步。“过去,一张桌子两个人,一部电话一小艇。”老海事工作人员王伯华说,如今,有了无人机等先进设备,用庞大的数据信息、智慧平台织密了一张水上安全网,辖区水域、陆域各网格水域内安全隐患、重大危险源无处循形。
科技,赋能海事水上监管提升安全度。今年7月,扬州海事局基层海事处二级指挥平台全覆盖,实现现场执法精准打击,迄今共查处各类水上交通违法行为百余起。
9月22日,扬州海事局建成了首个包括智慧监管中心、信用服务中心、应急救援中心和港航协调指挥中心在内的“船舶监管中心”。该中心通过远程监控、核查、取证、处罚、服务,初步实现了辖区船舶“看得见、联得上、管得住、罚得了”,目前正在全辖区推广运用。
随着“办案中心”和“案管中心”的建立,集中式、不见面处罚办理的管理模式正在逐步形成。今年长江扬州段事故险情同比下降50%,辖区安全形势持续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