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孔茜 陈高君 王鹏
初冬的扬州,层林尽染,水碧天蓝。城市南部,古运河三湾湿地公园,112.3米高的大运塔傍河眺江,雄姿巍然。
动工于去年5月,占地200亩、总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的大运河博物馆,主体由大运塔和博物馆两部分组成。巨型船只造型、加以风帆元素的博物馆,宛如一艘即将扬帆的航船,停靠在岸边。
这是扬州在大运河文化带扬州段建设中的精彩落笔。
作为与运河同生共长的原点城市、中国大运河申遗的牵头城市和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城市,扬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抢抓重大历史机遇,将感恩运河、守护运河、反哺运河的绵绵情怀融入城市血液和基因,以责无旁贷的使命与担当,努力谱写新时代扬州运河发展的崭新篇章。
精细化保护,从一条天际线看守护30年的文化自觉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遵循这一原则,出台一系列精细化的保护举措,是扬州人民对“母亲河”最为质朴的反哺。
在世界文化遗产瘦西湖,一条视觉天际线,扬州人守护了30年。
从熙春台二楼放眼东望,一条由绿树、碧水、青瓦勾勒出的优美曲线,将人们的视线带向天际,流畅舒展,目光所及,没有一处高层建筑遮挡。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瘦西湖周边,无论哪里建新楼,都得按设计高度放气球。置身瘦西湖,视线所及,建筑必须“低头让景”。
2007年9月,中国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在扬州揭牌。从担当申遗牵头城市那一刻起,扬州就以高度的历史责任和文化自觉,把“精细化”镌刻于心。在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编制、配合申遗文本编制、环境整治和本体修缮、数字监测管理平台建设、申遗宣传和普及等方面,努力走在运河全线各城市前列,发挥表率引领、带头示范作用。
精细见精神,保护结硕果。
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项目申遗成功,扬州境内6段河道、10个遗产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大运河全线遗产段点入选最多的城市。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中,扬州是唯一全域被纳入核心区的地级市。
着眼于运河与长江交汇、与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廊道同线,扬州首倡推进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打造1800平方公里的生态大屏障,系统实施清水活水、良好湖泊保护等八大工程,展现千年运河文旅风景线、百里长江风光带和江淮生态风光图。
“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是扬州坚守多年的名城保护总体思路。如今,扬州以申遗成功为新的起点,设立运河文化保护缓冲区,推动“文物单体保护”向“文化遗产区保护”转变,5.09平方公里的明清古城保持了大运河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文化的延续性,从汉唐到明清叠加遗存的历代扬州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墙、道路、水系、建筑遗址等,让扬州作为一座“通史式”城市备受世界瞩目。
活态化传承,从一个博物馆领略千年运河的永恒魅力
活态,是大运河最为显著的特征。大运河催生了以扬州学派、扬州画派、扬州曲艺、扬派盆景、淮扬菜系、扬州“三把刀”等为代表的特色淮扬文化,其中雕版印刷、古琴、剪纸等3项传统工艺技艺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漆器髹饰技艺、扬州玉雕、金银细工制作技艺等19项传统工艺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遗项目。
只有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念,活态化传承好运河文化,才能推动大运河文化展现新魅力、焕发新活力。
正在建设中的大运河博物馆,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先导示范段的鲜明标志,集文物保护、科研展陈、休闲体验为一体,以生活化融入、当代化表达为切入口,以大运河发展变迁为时间轴,空间上涵盖大运河全流域,重点展示大运河带给民众美好生活。
目前,博物馆已交付南京博物院布展,明年春节前,整体工程项目施工将全部结束。根据布展方案,大运河博物馆布展定位于“运河带来的美好生活”,共设有“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因运而生——大运河沿岸的文化生活”“大运河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知名运河与运河城市”等11个专题展。
“每个展厅层次清晰,展示形式多样,涉及历史、地理、人文、自然等各个方面,构成中国大运河立体的、综合的面貌,全面展示大运河沿线地区的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市民可触摸、可互动、可体验,在大饱眼福的同时,体验文化和科技的魅力。”三湾投资发展公司工程建设部部长宋建辉说。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传承,令运河文化在当下活力四射。
近年来,扬州建成雕版印刷、扬州剪纸等13个传统文化重点传承保护基地,努力打造一批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新时代文化经典和品牌。
2018年10月,中国·扬州首届运河主题国际微电影展在扬州举行颁奖晚会。影展共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影片1837部,这是积极探索推动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中的“中国行动、江苏实践、扬州案例”。
大型原创歌剧《运之河》、大型历史古装扬剧《鉴真》,接连问世的文艺佳作在剧场舞台精彩呈现,以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形式展示传承运河文化。
围绕展现“运河原点·精致扬州”的独特魅力,扬州正在打造以大运河博物馆为标志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先导示范段,规划建设三湾中国运河文化展示和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高邮邮驿文化展示片区、古城开放式运河文化博览城等8个运河文化展示区。
一件件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传承之举,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了起来。
科学化利用,从“运河文化+”展望“人们心目中的扬州”
“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是运河沿线城市的共同传奇。当时代巨轮航行到新的历史“风口”,新时代的扬州如何书写利用好大运河的锦绣华章?
路径,指向“运河文化+”。
2019年10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官方微博上发布消息,扬州获评“世界美食之都”,成为继成都、顺德、澳门之后第四个获此殊荣的中国城市。
一年来,美食产业在扬州欣欣向荣,“高光”时刻频现。
“虽然有疫情影响,但冶春包子电商销售额上半年就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总额。加上‘双11’,今年我们在网上销售的扬州包子超过1000万个。”冶春食品副总经理魏玲说,这些包子一个个叠起来厚达40多万米,相当于50个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这只是扬州餐饮企业今年发展的一个“缩影”。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9月,扬州全市27550家餐饮服务单位实现营业额278.4亿元,增幅列全省第三,食品及相关产业带动就业24.5万人。
在科学利用好大运河文化资源中,扬州大力实施“运河文化+”工程,围绕建设“人们心目中的扬州”和国际运河文化旅游目的地,将文化产业尤其是运河文化旅游产业作为重中之重来打造。
以文旅深度融合为方向,全市布局打造了宝应湖、清水潭、邵伯湖、凤凰岛、瘦西湖、瓜洲、天乐湖7个旅游度假区;以特色小镇为载体,结合美丽田园乡村建设,培育运河沿线瓜洲、湾头、泰安、邵伯、界首、菱塘等10个旅游风情小镇,实现大运河文化带扬州段文旅项目县域全覆盖。
以再现历史生活原貌、赋予现代气息为目标,打造了“双东”历史文化街区、盂城驿历史文化旅游区;以时尚、动感的设计元素全新发掘运河沿线空间的生态、文化、生活价值,创新打造了凤凰岛、极地海洋馆、1912小镇等项目。
围绕打造高效益的经济长廊目标,扬州坚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明确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在实施大运河扬州段“三改二”工程的基础上,新扩建改建了施桥船闸、邵伯船闸等一批运河干线支线船闸。推进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建设,2019年,大运河扬州段年船舶通过量达4.22亿吨,是三峡船闸的2.9倍。
国际化交流,从连续14届“论坛”看用世界语言讲述扬州故事
全球50多个国家分布着520条运河,沿线近3000座城市共同面临着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运河文化”的时代命题。
今年9月28日,2020年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在扬州开幕,国外知名运河所在国驻华使节、全球运河管理者和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课题,共商、共建、共享运河保护与发展路径。
时光回溯到2009年9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江苏唯一一家国际性社会组织“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在扬州成立。依托运河为媒、扎根扬州、服务全国、面向国际的WCCO,扬州坚持一年一主题,连续14年举办世界运河城市论坛,让海内外运河城市围绕共同关注的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修复、水利航运建设、文化旅游发展等问题开展对话、分享经验。多年来,WCCO“朋友圈”越来越广,会员从最初的13个发展到今天的153个,其中国外城市会员46个,遍及五大洲。
回首世界运河城市论坛走过的这些年,内河航道国际组织主席大卫·爱德华兹·梅说,扬州最令人敬佩之处,是不仅牵头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而且结成全球“运河共同体”,找寻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级答案。
运河通江达海、沟通世界。阔波千里的大运河,一次次为扬州与世界对话架起了桥梁。近年来,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世界运河古镇邵伯行等活动相继在扬州举办。
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连接点造就了扬州历史上国际交往密切频繁的盛况。当“一带一路”倡议回响在新时代,扬州初心不忘:争当国际文化交流与文明对话牵头人。
看文化,“扬州小调”飘扬“浪漫之都”巴黎,扬州木偶的足迹遍布美洲、欧洲、亚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扬剧电影《衣冠风流》在第16届世界民族电影节荣获“最佳音乐电影奖”;
看工艺,古琴、玉器、漆器三大“扬州工”招牌在法国卢浮宫留下美妙身影,扬州园林亮相爱尔兰国际园艺节;
看美食,扬州炒饭随着流淌的运河炒遍全球,法国奥尔良市副市长玛蒂娜·格里沃听闻扬州荣获“世界美食之都”后,专程前往狮子楼体验扬州美食……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在不断加入的“国际朋友圈”里,扬州正在用世界语言讲述运河保护的城市故事、中国智慧,让大运河这张金字名片在世界舞台上更加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