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晔为学生答疑解惑。司新利 摄
眼下,我市中小学生相继迎来期中考试,而作为江苏省首批定向培养的乡村教师,公道中学高一(10)班班主任、语文教师王晔也迎来了自己的“期中考”。据了解,自2016年江苏省实施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工作以来,五年间有约1100名应届毕业生进入相应高校学习。今年秋学期,我市首批150名定向培养的乡村教师正式入职,一批下得去、留得住、一专多能、素质全面的本土乡村教师队伍将陆续服务于乡村学校。
“农村更需要年轻教师”
早晨6:00起床洗漱,6:30到班,晚上9:20下晚自习,晚上10:00巡查学生宿舍,到了11:00之后才能有自己的时间。这是王晔每个工作日的时间表。1997年出生的他也曾是爱睡懒觉的大男孩,但从正式成为人民教师的那一天起,王晔一夜长大。
与其他今年进校的教师身份略有不同,王晔是江苏省首批定向培养的乡村教师。“2016年我的高考成绩略超本一线,填报志愿时和同学一同报考了定培的乡村教师,被扬州大学录取。”王晔告诉记者,当教师是他的梦想,即便不报考定培乡村教师,也会选择师范专业。“在哪教书都一样,但农村更需要年轻教师。”
入职后第一次见到自己班的学生,王晔还有点“小激动”。“他们是我职业生涯带的第一届学生,肯定会记忆深刻。”他表示,从代班主任手里接过这个班级后,家长们包容的态度让他觉得幸运,也多了一份责任感。“家长们信任我,我更要把这个班级带好。”
虽然才当老师两个月,但王晔已开始领悟到“责任心与耐心”的深刻含义。
他是学生眼里的“王哥”
既要教好语文,也要管好班级,让王晔觉得有些压力。每个新进教师入职后,学校都会通过“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的方式,帮助年轻教师成长。从教20多年的公道中学校长助理吴正兵是王晔的师父。从班级管理到语文学科教学,王晔遇到难题就会向师父请教。
“师父帮我很多,也带着我成长。”王晔喜欢公道中学的教育氛围,“一入职就当班主任,学校给了我学习、锻炼、成长的机会。”
因为年龄差距不大,班上53名学生十分喜爱这个“大哥哥”班主任,相比其他班级,他们的师生关系更亲近。“我们喜欢叫他‘王哥’。”王晔所带班级的副班长徐洋说,相比其他年纪大一些的老师,“王哥”的管理方式更合学生心意,“他还时常和我们一起打篮球。”
王晔也会用“年轻的方法”管理班级。“我喜欢多和学生接触,多了解他们的想法,保证学生们充分的休息和运动时间。”喜欢看书的王晔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他要求学生们每天至少有半小时的阅读量,还会不定期与学生分享自己喜爱的书籍。
眼下正是学校期中考试的时间,王晔觉得这也是自己的“期中考”。“站上讲台两个月,检验我阶段性成绩的时候到了。”
为乡村教育培育新生力量
如今,江苏省定向培养乡村教师的队伍在不断扩大。据统计,2016年至今,已有约1100名应届毕业生录取至相应高校学习。以扬州地区为例,2016年招生计划为150人,2017年197人,今年则增至260人。2016年,扬州大学仅针对邗江区招收“乡村教师”,今年已扩大至宝应、江都、仪征、高邮等地。
“符合国家高考政策、户籍在本县(市、区)的高中毕业生,均可以报考所在县(市、区)的乡村教师定向生,生源以县(市、区)为单位,录取的定向师范生,入学前与户籍所在地教育局签订《定向就业协议书》。”市教育局师资处处长居殿峰介绍,定向师范生培养期间不迁移户口、不变更户籍、不变更专业。
居殿峰介绍,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毕业后到户籍所在县(市、区)教育局报到,按照综合成绩排名选择到有空编空岗的乡村学校任教。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在读期间,学费、住宿费和国家助学金发放办法及标准与其他大学生相同。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毕业后,应在乡村学校任教并连续服务满5年以上。
“定向师范生陆续入职,让全市师资队伍逐渐充盈,结构日趋合理,他们是乡村教育事业重要的新生力量。”居殿峰说。 记者 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