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德伟
在蜂群中寻找蜂王
蜂王被关进特制的小笼子
今年4月,本报曾刊发《帮帮他!河南小伙来扬求职》报道,帮助一位来自河南省桐柏县的小伙子徐德伟求职,很多热心市民伸出援手,最终他选择了学习操作挖掘机,目前已有稳定收入,在扬州站稳了“脚跟”。
昨天上午,恒大帝景西园的一位居民向记者求助,称自家厨房发现巨大蜂巢。记者找到徐德伟,他免费为这位市民捉走蜜蜂,并打算利用业余时间重新养蜂创业。
厨房吊顶藏蜂巢
河南小伙免费帮捉蜂
昨天上午9点,记者来到恒大帝景西园10楼居民张先生家,徐德伟已打开集成吊顶,里面露出蜂巢,蜂巢呈片状,沿着墙角、包裹着烟管分布,看上去至少有6片。
“最近几个月,我总看到蜜蜂在窗外飞,一开始没在意,前两天,在窗口看到连续有几只蜜蜂飞到窗户上就不见了,我一想糟糕,那上面有热水器的烟管,八成是在上面筑巢了!”张先生介绍,他打开吊顶看了一眼,就赶紧打电话向扬州晚报求助。
徐德伟准备好装蜜蜂的纸箱子,戴上有纱罩的帽子,开始捉蜜蜂。他估算这群蜜蜂约有1万只,推测是今春在张先生家厨房吊顶里安家的,“春季天气还冷,热水器烟管可为蜂巢提供温暖的环境,所以受到蜜蜂的青睐;恰好张先生家的烟管比较长,废气排到这里时,温度已降低了很多,不会烫伤蜜蜂,是非常理想的筑巢场所。”
徐德伟用了两个小时,把蜂巢切割成小块取出来。蜂巢上爬满了工蜂,他在蜂群中仔细地寻找蜂王踪迹,并把工蜂捉进纸箱。蜂巢中不断滴下液体,张先生食指大动:“这蜂蜜能吃吗?”徐德伟撕下一小块递给他,他品尝后赞叹:“好甜!齁人!”然后拍照片和视频发朋友圈:“这是最纯正的蜂蜜!”
在切割蜂巢过程中,徐德伟左手腕被蜇了3次,蜜蜂在他皮肤上留下白色的尾针。薛德伟疼得直咧嘴:“夏季容易点,我可把蜜蜂先赶出去,现在天气冷了,蜜蜂不太活跃,反而增加了被蜇的风险。”
在切下第5片蜂巢时,徐德伟惊喜地喊了一声:“有了!”只见他从蜂群中拈出一只蜜蜂,这只蜜蜂比其他蜂颜色略深,身体稍长。
“这就是蜂王,找到蜂王很重要,这样这一群蜜蜂可完整地带走,如果只有工蜂,很难融入其他蜂群里。”徐德伟拿出一只特制的小笼子,把蜂王装进去,然后把笼子吊在纸箱子里,原来被装进箱子的工蜂很快就聚集到了蜂王周围。
“我就把纸箱子放这里,你先不要打扫,天黑后蜂群会聚集到纸箱子里来,到时候我来取蜂群。”徐德伟对张先生说。
多位热心人伸援手
他选择学习操作挖掘机
今年4月8日,徐德伟联系记者,称他已来扬州打工,但没找到理想工作,离家时带的钱不多了,生活陷入窘境。那几天,他靠吃方便面维持生活。
当时新冠疫情形势刚刚好转,许多企业刚刚恢复生产,可供选择的岗位并不多。本报报道刊出后,许多热心市民伸出援手,还有几家爱心企业为他提供岗位。徐德伟选择去学习操作挖掘机技术。经过几个月的学习,现在他已能熟练操作挖掘机,目前正在一处工地工作,每月收入6000元左右。
“操作挖掘机比较辛苦,每天要工作八九个小时,好在收入还不错。我现在需要多赚点钱,不光要养活自己,还要改善家人的生活。”徐德伟表示,他在年初求职时得到了很多帮助,他想向这些热心人说一声谢谢,“我一定好好工作,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曾养蜂创业失败
不怕输还想再次创业
2016年,记者多次请徐德伟为居民捕捉蜂群,当时他已有6个蜂群、十几箱蜜蜂,但上次创业以失败告终。后来徐德伟总结经验,原来当时他只顾着侍弄蜜蜂,却不知道怎么把蜂蜜卖出,最终耗光了积蓄,只好把蜂群和蜂蜜低价转手。
创业失败后,他和妈妈一起经营弹棉花做被子的手艺,这两年在苏南、苏中一带,一个村一个村边走边干活。
“辛苦漂泊就不说了,还挣不到钱。”无奈之下,徐德伟想起曾经打工的扬州,于是买了一张车票来扬州谋生活。“扬州给了我家的感觉,我喜欢这里的风景、气候,喜欢这里的人,我想成为新扬州人,所以我又想养蜜蜂创业了。虽然上次养蜂创业失败了,但我不怕输,不怕吃苦,还要再试试!”
此前,徐德伟已捉到3群蜜蜂,昨天捉到的蜂群又进一步扩大了他的创业“野心”。如果市民家里有蜂巢需清除,可致电记者联系徐德伟,他将免费帮您捉走,电话:18005272930。 记者 刘旺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