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70年前 扬州万余子弟参军各界捐献折合飞机16.8架
2020-10-20 09:57:00  来源:扬州网  
1
听新闻

扬州各界踊跃捐款捐物。

志愿军空军。资料图片

70年前的1950年10月19日,首批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赶赴朝鲜战场。昨天,市新四军研究会召开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座谈会。记者从会上获悉,在那段峥嵘岁月里,扬州地区上万子弟踊跃参军,后方各界还捐款折合飞机16.8架,从城镇到农村,从学校到企业,各界市民积极支持抗美援朝。

扬州地区为部队输送新兵14705名

“1950年6月30日至7月3日,扬州师范学校和扬州中学全体师生员工分别举行集会,表明反帝决心。”市新四军研究会秘书长陈荣坤介绍,随后,市工会、青年团、妇联、学联、文联和工商联等群众团体以及许多学校都相继发表声明。扬州召开了1000多人参加的各界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动员大会。

陈荣坤介绍,1950年8月1日,扬州地委响应世界和平大会号召,于8月22日、9月5日发起保卫世界和平签名运动。各地相继成立和平签名运动委员会,扬州地区参加签名的总人数达到335.8万多人。

1951年1月8日,扬州地委发出《关于继续深入地开展抗美援朝宣传活动的指示》。“当时,扬州地区广大青年积极响应号召,纷纷要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投身抗美援朝战争第一线。”陈荣坤告诉记者,1951年,扬州地、县两级成立了参军接受委员会和军事干校招生委员会,鼓励适龄青年报名参军。“时任扬州中学校长的黄应韶,以身作则,在1950年12月11日的一次学校周会上当众宣布,他的两个儿子黄瑶、黄琳都要报名参军。”

据统计,扬州地区共为部队输送新兵14705名,为军事干校选送410名优秀青年。

扬州社会各界捐款折合飞机16.8架

据介绍,扬州地区人民当时在苏北区党委、苏北行署领导下,按照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的要求,积极响应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优抚军烈属的三大号召,节衣缩食、全力以赴,以实际行动为抗美援朝捐资出力。

1951年,扬州开展了为志愿军伤病员和朝鲜难民募捐的运动,仅年初一次就募集慰问金和救济款1万多元。4月后,全区各界人士先后向战斗在抗美援朝前线的志愿军发出慰问信30534封、慰问袋24588只,及大批慰劳品和报刊书籍,给志愿军以极大鼓舞。宝应县提出“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粮出粮”的口号,全县5223个村、5.56万户参加订立爱国公约,5.86万户、10.61万人参加捐献活动,其中农民主动捐献稻谷121.63万吨,宝应全县捐款15亿多元(旧人民币)。

高邮县在全扬州第一个提前和超额完成“高邮号”战斗机捐献任务。至1951年年底,扬州全区共捐款25.3万元(新人民币),折合飞机16.8架,超额完成捐献飞机大炮的任务。

地方优抚活动为前方指战员鼓士气

为让参军参战人员在前线安心打仗,当时的扬州地方党委和政府开展了拥军优属活动。在农村,对无劳力和劳力不足的军烈属,根据不同情况实施固定代耕制、固定包耕制、包干制、包养制、工票制和临时减工制等;在城市,通过财政拨款、社会捐助等措施,帮助军烈属解决子女上学、生病就医、修建住房等困难。

1952年春节,江都县政府拨出大米8.75万公斤,人民币1233元,慰问军烈属和伤残军人。1951年6月以后,仪征从农村到城镇建立了优抚委员会,解决军烈属的生产和生活困难,帮助军烈属代耕14723亩。

陈荣坤介绍,1952年,扬州政府拨出优抚经费906.2万元帮助军烈属解决困难,使496户军烈属得到长期固定补助,549户得到临时救济,45名贫苦老年军烈属住进安居所,为335名军烈属就医、1100名军烈属子女入学解决了困难。

优抚活动的开展不但调动了军烈属的生产积极性,还鼓舞了前方指战员的士气,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字。扬州人民欢欣鼓舞,纷纷集会庆祝停战协定签字。

通讯员 伏波 记者 姜涛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