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哪里有险情去哪里 江堤上有个防汛“智囊团”
2020-07-30 09:24:00  来源:扬州网  
1
听新闻

防汛专家组现场查勘。周晗 摄

通讯员 刘爱军 实习生 高妍

记者 周晗

“七下八上”是防汛的关键期,长江依然是扬州防汛的“主战场”。

7月29日8时,长江大通来量74400立方米每秒,持续超70000立方米每秒已超过20天,长江大堤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时刻都经受着严峻考验。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应急抢险专家组成员也时刻保持着“迎战”“临战”“实战”状态,日夜奔走在防汛抗洪抢险第一线,指导各地无险时巡堤清障、有险时应急而动。

“有专家组在,我们心里有底”

7月18日晚间,在邗江区长江主江堤翠屏路南军桥港段,巡堤人员发现一座老旧涵闸背水坡有水渗出。“堤防上的涵闸、管道等都是穿堤建筑物,一旦年久老化最容易导致隐患成险。”邗江区水利局副局长朱宏根说,发生险情的正是江堤军桥港段的一座老闸。当晚,巡堤人员发现背水坡闸身与土堤接合部有渗水现象,立即组织抢险队采取构筑“水碗”的应急措施,同时向市防指报告,请求派专家进行应急抢险技术指导。

“有专家组在,我们心里有底。”朱宏根说,市防指当即调派应急抢险专家组专家。当晚,专家组组长凌国栋在三江营,副组长张松在泗源沟,距离军桥港堤段最近的副组长俞长健,接到指令后连夜赶赴现场。他查勘后发现,这段堤当年是人工构筑,填土压实不够。

隐患不除,港堤难安。俞长健与当地有关技术人员会商后迅速拿出应急抢险意见:背水坡构筑“水碗”,迎水坡面构筑月堤阻断渗漏点。

应急抢险如战场,作战方案要快速实施,但过程中却出现了小插曲——因为路窄,抢险车辆上不了大堤。“构筑月堤需要大量高粘土,可就近无法取土,只能从远处调运。而当夜下着大暴雨,江边道路狭窄,还没有路灯,运土大型车辆难以通过。”朱宏根说。

“抢险,再大的困难也要上”

救援抢险十万火急,一刻也不能耽误。雨水、汗水、泥水沾满俞长健全身,他立即掏出手机拨打电话呼叫支援。好在抢险队有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应对能力和技术装备。

一个小时后,一条足以承载大型渣土车通行的200米临时道路筑成。而就在运土车辆接近大堤时,前方又出现了“拦路虎”,一棵大树的枝丫横亘在路中,搬不动、掰不断。

“抢险,再大的困难也要上。”一时间,寻找油电锯的电话铃声穿透雨幕,连绵辗转。又是一个小时过去,“拦路虎”终于被清除,抢险车辆顺利上堤,抢险人员冒雨奋战。

夜很深,雨很急,抢险现场没有灯光,只能用手电筒照明。微弱的灯光下,抢险人员一刻不停地奋战在泥泞中。

“那一夜,我们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邗江水建公司派驻现场抢险队负责人徐东说,为了这次抢险,他们先后调用了数十台推、挖、运等大型机车,战斗了一整夜,终于将一处险情处置到位。但下一场战斗就在前方不远处。

战则惊心动魄,守则安然无恙

邗江区共有10公里的江港堤防,其中军桥港段全长约2公里。由于该段堤防修筑于上世纪中期,受当时工程条件制约,主要是由人工修筑,填土压实不够,如今长江水位居高不下,堤坝浸泡时间久,极易受损发生险情,巡堤查险是当前最要紧的事。

“这段堤防一旦出问题,极有可能导致仪扬河以南、古运河以西受淹。”堤防所属的瓜洲镇副镇长施永明说,镇党委政府为了守住这段堤防,增派了32名巡堤人员,分4个班次轮流进行清杂清障、巡堤查险,邗江区防指则安排了一支机械化专业应急抢险队24小时待命。

7月19日至7月21日,精细的巡查不断有新发现:军桥港南段背水坡发现,有两处明显渗漏,还有四处隐患点。邗江区水利局技术人员立即制定抢险处置方案,决定先用土工布将裂缝盖住,防止雨水再度浸入,同时开挖两道反滤导渗人字沟,将水排出来。

“堤内外水位落差太大,必须在内河上构筑围堰,抬高水位,既给水出路,又平衡落差,减小堤身压力。”市防指应急抢险专家组副组长俞长健再赴现场查勘,发现出险堤段背水坡有一条小河沟,与当天的堤外江水位相比,落差超过3米,于是提出了进一步处置意见。

又是一整夜的鏖战,俞长健神态稍显疲惫,布满血丝的眼睛盯着处置后的出险点,再次查勘确认险患已排除,这才转身离开。

7月27日,记者随专家组再次来到军桥港堤段,看到2公里长的堤防安然无恙,除了几处插着的小红旗,也许没人知道这里曾发生过惊心动魄的抢险战斗。而今,这里的一切归于平静。

记者手记

江堤安全的背后,总有人负重前行

堤防安然无恙,背后总有人负重前行。在市防指专家组成员心中,没有早晚的概念,没有吃饭的概念,没有定点的概念,只有“哪里有险情去哪里”。

防汛期间,市防指先后派出6个督导组和一个应急抢险专家组,在防汛一线指导抢险持续奋战已超过20天。专家组副组长俞长健已经退休,仍主动申请重返防汛岗位;副组长张松来自“体制外”,每天坚守在江堤上一边参与应急抢险,一边处理公司业务。

“干水利这一行,就是要有不畏艰难险阻、随时奉献的精神,这也许就是一种情怀吧。”专家组组长凌国栋说。

正是有这样一批经历过多次大水考验、拥有过硬技术的水利专家,在一线抗洪抢险中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才保证了防汛抢险的使命必达,才保证了后方家园的岁月静好。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