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断航"5个月后首次巡护 扬州首测"江豚环境DNA"
2020-05-21 09:06:00  来源:扬州网  
1
听新闻

孟德龙 摄

长江扬州段 孟德龙 摄

核心提示

在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之际,昨天上午,江苏首支江豚协巡队、长航公安镇江分局扬州派出所、扬州市江豚保护实验室联合行动,组织人员入江开启长江大巡护。此次巡护是受疫情影响“断航”5个月后的首次巡护,其中一大任务是对核心水域取水样。水样用于江豚环境DNA检测。这是扬州首次运用这一检测技术分析长江扬州段江豚数量。

受疫情影响

“断航”5个月后首次巡护

“2019年最后一次巡护后没多久,疫情就开始了。”江苏首支江豚协巡队代表陈宜林说,长江扬州实行十年禁捕后,因疫情影响巡护工作已“断航”5个月之久。

陈宜林表示,前一段时间,还在担心船上人员聚集等。最近江苏疫情缓解,渔民上岸但江上非法捕鱼等案件已发生多起,常态化巡护越来越迫切。

“江豚协巡员,不仅是观察、记录江豚。”陈宜林说,在2019年,协巡员每月都要完成300公里-500公里的巡护任务。巡护路线从启航开始到终点,全程都有“江豚管家”(一种APP)定位。

随着疫情缓解,湖北、安徽等长江沿线9支协巡队中的其他8支已陆续恢复巡护,长江扬州段江豚现状到底如何?陈宜林说,他们也很着急,在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之际,江苏这支首支江豚协巡队也准备恢复巡护,却因船只问题搁浅。

陈宜林称,长航公安镇江分局扬州派出所主动加入到巡护中来,协助在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之际完成今年首次入江巡护,协同保护扬州段江豚。

首次启用

江豚环境DNA检测

早上7时多,记者随同协巡队员一起从瓜洲江岸登船,沿线巡护一直到三江营水域。随同的成员中,还有来自扬州市江豚保护实验室的专家杜雪地。

“扬州市和扬州大学联合组建了江豚保护实验室,开展长江扬州段江豚栖息生态的研究。”杜雪地说,这次巡护,他的任务是对核心水域取水样。

所取的水样,不仅用于水质的检测,杜雪地称,水样还将用于江豚环境DNA检测。通过提取江水的环境DNA,利用特异引物扩增江豚线粒体基因片段,再通过电泳和测序分析即可确定采水样区域是否有江豚活动及江豚数量相对多少。

“这是扬州市第一次使用这一检测技术,分析长江扬州段江豚栖息数量。”杜雪地说,通过检测分析等,可以确定哪一片水域江豚最活跃,更有利于对江中江豚种群的针对性保护。

杜雪地表示,环境DNA技术是一项新兴技术,其不依赖于专门的分类学知识,也不需要进行活体取样,只需通过简单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就能开展生态监测,是传统方法的有益补充,在濒危生物监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这一技术,还将运用到其他长江水生物的监测中。”杜雪地说,定期检测有利于了解包括江豚在内的江内种群的恢复情况。

长江大保护

保护长江水生物多样性

从早上7时多一直到上午11时多,巡护人员站在船前观测的同时,也会留意过往船只和江边可疑人员,留意是否有人偷捕。

4个多小时的沿江巡护中,专业人员在核心水域取水样,巡护人员沿线望远镜观测,在三江营水域附近,观测到出没江豚4头次。

“天气比较好,很难拍到江豚出水。”扬州派出所教导员吴建忠表示,要是在阴沉大风天气,看到出水的次数要多不少。

陈宜林表示,“协助巡护”工作是在农业农村部长江办的领导下,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的指导协调下,由长江江豚拯救联盟和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联合发起的一项新制度的探索。

“通过常态化的巡护和监测,进一步保护长江扬州段水生物多样性。”陈宜林说,通过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河湖“两违三乱”整治等举措,志愿者们为长江扬州段江豚营造良好的生态家园,他们也欢迎更多的沿线单位加入到长江大保护中来。

谈及今后的巡护工作,陈宜林说,巡护恢复正常后,仍将继续将非法捕鱼、非法采砂等破坏长江生态的行为纳入到巡护观测中。一旦发现,将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

通讯员 甘兆丰 记者 孟俭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