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东关街道:古街新“网”事 “三张网”精准服务6万居民
2020-03-09 09:48:00  来源:扬州网  
1
听新闻

网格员上门照顾居家隔离人员的生活,并为他们加油打气。 施华健 摄

编者按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深厚基础和重要支撑,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建强做优基层网格,全面夯实基层基础,是今年扬州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本报开设“聚焦基层治理新实践”栏目,寻找全市基层基础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新看点新亮点。本报今起率先推出来自广陵的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通讯员 任磊 王乐 记者 邹平 闵晨

昨日下午四点,广陵区东关街道教场社区网格长李婷准时出现在邵恩华老人家门口。老人牙口不好,除了蔬菜水果,她还特意买了些小面包。

邵恩华今年76岁,是位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在疫情期间,李婷每天都要沿着网格巡查一遍,邵恩华是她必访的重点照顾对象。“虽然我没有儿女,但她就像亲女儿一样,平时一有空就来看我,这段时间更是天天上门。”邵恩华开心地说。

李婷,是东关街道2360名社区网格员中的一员。近年来,东关街道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模式,将3.4平方公里的辖区细分为79个网格,选配街道和社区干部担任网格长,领衔城管、民警、志愿者等网格员,精准服务网格内居民、游客与驻地商户。

“他们就像人体的神经末梢,哪里有个风吹草动,总是第一个知道,第一时间解决。”东关街道党工委书记徐超深有感触地说,今年疫情发生以来,街道按照市、区统一部署,对辖区居民开展了拉网式排查,先后排查出923名重点关注对象,并采取了最为严格的管控措施。“古城中心人员结构复杂,到目前没有出现一例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功不可没。”

因为社区网格化探索成效显著,东关街道先后被授予全国智慧养老示范街道、全省敬老文明号、全省现代民政创新成果奖、全省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专项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吸引北京、浙江、广东等多省市近百批次人员前来学习取经。

一张信息网

从“一次大检修”看隐患如何精准排除

这两天,刚忙完疫情大排查的东关街道网格员们,又在谋划一个代号叫“四防大检修”的全员行动。

东关街道地处古城中心区域,背街小巷达400多条,里面老旧房屋多,线路管道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为此,街道将3月定为安全生产攻坚月,发动所有网格员走街入户,开展以“水、电、气、危房”为主要对象的拉网式排查,逐一排查宾馆、饭店、浴室、商场、集贸市场等场所的安全隐患。

这是一组去年排查的数据:走进7468户家庭,排除安全隐患1565处,更换煤气暖管213根、煤气阀门233个、空调支架57个、水龙头198个,整理电线237处……

一年前的隐患大排查,就像一次成功的预演。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东关街道的网格员们再次雷霆出击,短短9天时间,就完成了辖区23231户的排查任务,真正做到了不漏一户、不少一人。

“若不是这些像毛细血管一样渗透到古城肌理的网格员,短期内要完成如此大的排查量难以想象!”在街道网格化指挥中心,分管民政工作的副主任姚大国详解了行动流程:街道将公安提供的大数据名单,逐一分解到各个网格;网格长带着楼道长、小组长、片警,挨家挨户排查外地来扬人员,详细采集家庭成员、近期行踪、健康状况等信息,确保“家家有登记、户户情况明”。

东关街道常住人口6万多,人口密度高、流动性强,老弱病残人员多,游客接待量大,安全管理的压力大。针对这些情况,街道较早尝试了网格化管理办法,将社区化整为零,让管理更加精细化。

目前,街道共有10个社区,按照300户左右设置一个网格,划分为79个基础网格,并从街道和社区选配优秀网格长,同时整合城管、民警、志愿者等人员,形成全覆盖、无死角的网格化管理体系。

每个网格员,都是一名信息采集员。他们沉在最基层,带着一张居民综合信息采集卡、一本民情日记本,深入到网格中走访,及时采集并随时更新信息,包括流动人口、特殊群体、安全隐患、计划生育、救助对象、社会组织及民生诉求等。“数据在手,心里不慌。”掌握了这些第一手信息,遇到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突发事件,街道应对得从容不迫、高效顺畅。

一张处置网

从“一棵倒掉的树”看问题如何快速解决

在网格长沈力的民情日记本上,记录着这样一个故事。

“沈大哥,盐阜路上有棵树倒了,你赶快来处理一下。”去年8月11日凌晨,个园社区居民老杨发现盐阜路南侧一株大树被台风刮倒了,影响道路交通,便立即电话联系沈力。

正在附近巡查的沈力,5分钟内赶到现场。看到树比较大,一两个人搬不动,沈力当即与交警部门和区绿化办取得联系,请求支援。交警很快赶到现场,设置路障提醒过往车辆、行人小心,并在现场维持交通秩序。随后,绿化人员也开着工程车赶到现场,在沈力和交警的协助下,将大树移到了路边。仅仅一刻钟,一起交通危机化于无形。

“社区干部下沉网格,同时整合交警、城管等多方力量,编织出一张机动灵活、快速反应的问题处置网。”沈力在民情日记中写道。

居民遇到难事、烦心事,第一时间找谁?走进东关街道的大街小巷,随时可以看到一张网格化服务管理公示牌,在这块长60厘米、宽40厘米的牌子上,网格长、社区民警、城管队员、电力公司、燃气公司的手机号码及服务内容、服务对象、监督电话一清二楚。

居民群众有什么诉求,网格长第一时间响应,能解决的马上办,解决不了的及时向上反映。彩衣街社区小秦淮河边绿树成阴,但树枝长了会给居民、游客出行带来不便,网格长接到居民反映后,迅速联系绿化养护队修整清理。宋都社区第六网格长日常巡查大草巷,发现巷内有建筑垃圾、杂物堆放,当即联系并督促垃圾主人清运。

如何确保网格员遇事“不踢皮球”?东关街道对网格员的责任进行了界定,详细列出了“一本、两联、三清、四确保、五到场、六必访”的工作清单:记好一本民情日记;公布网格区域示意图和联系人,发放联系卡;网格内家庭情况清,人员类别清,矛盾隐患清;确保深入网格每次不少于2小时,每周不少于3次,每月不少于50户,每年走访所有居民、单位不少于2次;突发事件到场,邻里纠纷到场,居民生活困难救助到场,各类慰问到场,居民反映问题到场;困难群众必访,空巢独居老人必访,残疾对象必访,失业人员必访,帮扶对象必访,重症等特殊居民必访。

个园社区第一网格员丁祥珠,是位颇有名望的“和事佬”,她在调解工作中坚持“多讲小道理,少讲大道理;多讲心里话,少讲客套话;多讲暖心话,少讲绝情话”,调解成功率很高。

矛盾调处,是网格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东关街道初步构建了“社区有调解委员会、网格有专职调解员、小组有调解热心人”的民事调解网格,建立了网格调解室,社区民警、“和事佬”共同参与,成功做到了“纠纷不出小组,矛盾不出网格,冲突不出社区”。

一张服务网

从“一段感谢文字”看服务如何提质升级

“非常感谢扬州、感谢街道社区的关爱,大家一起加油!”日前,武汉市民傅女士在微信朋友圈发出一段文字,真诚感谢东关街道的关怀和照顾。

除夕,受疫情影响,韩国往返武汉的航班取消,此前从扬州泰州国际机场飞往韩国的傅女士匆忙之下购买了到扬州的机票。就在她为找不到酒店一筹莫展的时候,个园社区网格长丁洁了解到这一情况,主动帮她联系酒店,并按规范做好隔离观察。两天后,街道又为傅女士联系辖区内另一家定点隔离酒店,安排单间休息。

春节以来,丁洁主动承担起为傅女士采购生活物资、协助做好隔离观察的任务。傅女士说:“身处异乡,我得到了亲人般的照顾,感受到了扬州人的大爱。”

疫情期间发生的暖心故事,是日常网格化服务的一次投射。

“经过多年摸索,东关街道精心打造出了网格化服务的升级版——解民需、扶民困、保民安、宜民居、助民乐、促民富的‘六民’服务体系。”徐超介绍,围绕与居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16个方面,街道设置了189个网格化服务点,设立了14个网格联动服务日,构建出一张精细周到的服务网,居民足不出“网”,就可以享受到各种贴心服务。

记者看到,在189个网格化服务点中,有集中晒衣点、网格调解室、文明养犬倡导点、环卫工人歇脚点、早餐免费供应点等,为网格里的居民提供定制化服务。此外,各社区网格以党建引领,集结党员力量,建立29个特色党支部、75个专业党小组,提供精细化、专业化服务。

琼花观社区五谷巷地势低洼,一下雨就大面积积水,严重影响居民出行。网格长胡燕鸣牵头成立了排水党小组,只要一下雨,他们就带着水泵、水管等工具去抽水。“现在下雨,再也不用担心淹水了。”在这条巷子里生活了几十年的刘老太说起这事赞不绝口。

东关街道在全省首家出台社区网格化服务标准,分6大类23个子项,对服务规范、队伍建设、工作流程、网格党建、考核办法等进行详细定标,推动网格化服务全面升级。

何园社区第二网格的“酷吧”爱心理发店,免费为80岁以上老人理发;第五网格的祝正祥爱心茶水摊,坚持为居民、行人免费供应凉茶28年;宋都社区第六网格的“中国好人”徐茂舜修理铺,经常免费为居民修伞、修车、修锁;徐凝门社区第六网格的爱心助浴点,每月22日免费为孤残老人助浴;琼花观社区第五网格的“诚信雨具点”,提供雨伞、雨衣给过往行人使用,大家用后即还,周而复始……一个个故事,注解了古街新风尚。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