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杨月)正是橙黄橘绿时,稻花香里喜相逢,古城扬州群贤毕至、胜友如云。9月28日上午九点,由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扬州市人民政府、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承办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智库峰会”在京杭运河带边召开。会议由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教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院长夏锦文主持。
本次以大运河文化建设为主旨的智库峰会,集聚了上百位省内外社科名家、运河文化学者,进行为期一整天的“头脑风暴”交流会。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院长刘曙光演讲的主题是《中国大运河遗产与可持续发展》。随后,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南京博物院院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龚良;江苏省水利厅副厅长张劲松;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吴欣;浙江外国语学院副校长、教授张环宙等专家,分别针对大运河作主旨演讲。
近年来,身为“运河长子”的古城扬州一直牢记着自己的责任,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写好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大文章,努力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体现“扬州担当”、贡献“扬州智慧”、做出“扬州示范”。 保护文化的传承人人有责,刘曙光表示,“我们还要将大运河遗产保护利用常识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中”。
(刘曙光在演讲中)
(张劲松在演讲中)
在演讲中,多位学者也提到了如今运河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对运河工作进行了反思。江苏目前还缺乏省级层面的大运河保护专项法律法规,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依法保护运河遗产的强度和力度。江苏省水利厅副厅长张劲松说道,“大运河是一个生命体,近现代以来大运河已是长期处于亚健康”。要保持大运河这个生命体的生生不息,就要努力实现两岸缤纷(岸线)、稳固生态(河床)、碧波荡漾(水面)、鱼翔浅底(水体)的总体目标,这是专家学者们一直孜孜以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