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网讯 (通讯员 柯季 扬州发布记者 邹平 邱凌)继科技创新“28条”知识产权保护“13条”政策之后,昨天上午,扬州市科技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和解读我市《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简称科改“22条”)。
“这次的改革含金量非常高、意义非常大,针对的都是以往的难点、堵点、痛点。” 扬州市科技局副局长赵松林介绍,22条具体政策举措,“条条干货”为科技人才“解缚松绑”、充分激发各类主体的创新激情和活力,为建设新兴科创名城注入动力。
改革科研项目管理体制
放权松绑为创新赋能
科技成果转化难,科研经费申请流程繁琐,科研人员编制、薪酬管理有太多条条框框……去年7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就提出,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实施方式,强化成果导向,精简科研项目管理流程,给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
“给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是近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方面一直强调的方向。”市科技局创新发展处处长张志军介绍,为了赋予科研人员、科研团队及相关企业更多自主权,我市进行政府放权和制度松绑,对科研和产业创新活动的不合理干预进一步减少,比如通过改革项目经费预算编制方式,扩大科研项目预算调剂权、经费使用自主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等方式完善科研管理机制。并围绕深入推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支持技术交易市场加快发展,推进实验室等重大科研设施建设,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等举措,打破科研管理机制瓶颈,提升了科研单位和个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预算编制和经费支配权限。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信任科研人员,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此次科改“22条”也充分重视激励科研人才,充分释放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张志军介绍,比如给予35周岁以下青年科技人员间接费用的绩效支出,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0%;对全时全职承担重大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或平台建设任务的项目负责人实行年薪制等。
“真金白银”的财税奖补助力
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推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
为了打通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的通道,张志军表示,此次受益对象惠及科技成果转化的供给端和服务端,开展研发活动的单位均能享受财税奖补。从企业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奖励、研发投入前十强、发明专利前十强奖励,到市科技成果转化专项、高新技术企业奖励、发明专利补贴,再到企业研发经费普惠性奖补,财税扶持政策覆盖了我市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奖补范围包括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型企业、各类创新创业载体、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单位及个人。
据悉,为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扬州将根据研发型企业上年度研发经费支出总额给予奖补;对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三年内给予30万元奖励;遴选前5位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按研发投入的10%对研发企业予以最高300万元的奖励;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不少于5亿元推进实验室等重大科研设施建设。
多个“礼包”提高科研人员收入
增强技术转移服务人员获得感
记者注意到,为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激励科研人员和技术转移人员,“22条”中还有多个“礼包”提高科研人员收入,增强技术转移服务人员获得感。比如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利用财政资金设立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事业单位,职务发明成果在市内转化获得的转让收益用于奖励研发团队的比例提高到不低于70%,在市外转化获得的转让收益用于奖励研发团队的比例不低于50%,对按规定给予科研负责人、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奖励,不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管理范畴。由财政资金支持的科研项目形成的科技成果,具有明确市场应用前景但两年内未转化的,在市技术产权交易市场采取挂牌交易、拍卖等方式实施转化,转让收益80%用于奖励研发团队等。
此外,通过技术转移奖励资金鼓励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纪人帮助企业引进成果转移转化,比如设立扬州市技术转移奖励资金,对技术转移机构、技术经纪人提供企业技术需求信息、帮助引进转移转化成果、开展技术转移活动给予奖励,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提高科技人员创新创造积极性。对发明专利授权、维持及专利代理机构给予补贴。
营造科技创新氛围
建立创新创业补偿援助机制
据了解,为形成激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浓厚氛围,“22条”还通过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建立健全财政科技投入增长机制,2019-2021年市级财政科技拨款保持年均20%以上增幅,各县(市、区)财政科技拨款保持年均15%以上增幅;全面实施科研诚信承诺制;建立创新创业补偿援助机制,对因技术路线选择有误、未实现预期目标或失败的市级重大产业技术研发项目,项目承担人员已尽到勤勉和忠实义务的,经组织专家评议,确有重大探索价值的,继续支持其选择不同技术路线开展相关研究;建立创新尽职免责机制,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等方面积极营造激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浓厚氛围等举措,让科技人员有信心、有耐心、有定力地开展自主创新。
张志军表示,下一步,科技局将联合相关部门在科技体制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上下功夫,加大贯彻宣传服务力度,确保广大创新主体应晓尽晓,应享尽享,充分享受到科技改革政策带来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