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新年伊始,雾霾频发 这也是环境监察员们最紧张的日子
2019-01-21 10:00:00  来源:扬州晚报-扬州网  
1
听新闻

  2019年新年伊始,雾霾来袭。14日凌晨0点,扬城“红警”拉响,市环境监察支队30名一线执法队员们紧急出动,扑向各个污染源,“浴”霾而战。

  从上周一开始,记者就跟随他们一起上路,白天处理日常工作和信访投诉,晚上夜查企业工地,直击环境“守卫”现场。回到办公室后,环境监察支队队员陈国就开始伏案记录。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他的抽屉里,记者发现了两本很旧的“管理日记”。

  “管理日记”记录数据

  这两本不起眼的本子,从2012年1月3日开始,一直记录到2016年12月16日。它外壳脏脏的,内页也有些脱落,但一页页翻开,内容却让人震惊:一组组监测数据,一家家企业信息,一次次亲临现场,记录得满满当当,一天都不落。

  一页页翻开,这两本“管理日记”,道出一位老环境监察队员的工作点滴。

  “这家企业是全省大气污染管控重点单位,主要生产冷藏箱,生产中油漆、烘干等工序会产生VOC(挥发性有机物)。”“这家企业是粉尘控制大户,有三条生产线,根据规定,大气重污染天启动红警时,应该停产两条。”16日夜晚10点30分,在突击夜查企业限产停产的现场,陈国一边检查企业限停产的情况,一边向记者介绍。

  这些企业的信息,都曾在陈国的笔记里一一记录。如今,随便一提他管辖区的任何企业,生产车间、排污位置、停限产数据……他都熟透。

  陈国,环境监察支队现场监察科第三组组长,负责开发区最偏远的三个乡镇及部分市直企业。他1998年加入环境监察队伍,工作21年,是一位资深环境执法队员。

  早在2006年,陈国就已经做到“出现场,必记笔记”。企业信息、排放数据、超标情况、如何整改、信访回复……这些都是他记录的内容,为了清晰,还会用数字一一标注出来。

  “去处理信访的进度和监测数据都是要记下来的。”打开内页,记者注意到,手写的“某天几点给市民回复”频率极高。陈国透露,只要他处理完了老百姓的信访,都必须及时给他们回复。

  前后加起来有10本了

  时代在发展,科技不断进步。这两年,手写的“管理日记”逐渐被电脑和微信群替代。他的工作更方便了,执法过程中的情况和问题,都可以直接在微信群里反映,责任到人。“以前1年就能记完一本,遗憾年代久远,没有保存下来。”陈国一张张翻阅着,“前后要是加起来,也该有10本了。”

  日记里的一串串数据,一个个现场,都是一位老环境监察员对这座城市环境点滴变化的记录和见证。那最长的执法夜晚,五个半小时,终于抓到企业偷排!

  调查取证历时5个半小时

  环保执法,尤其是夜查偷排,执法人员为了取证,需要漫长的排查。2014年6月30日,这个夜晚让陈国印象很深。为了查出一家企业的违法排污口,他和同事在现场整整呆了5个半小时。

  当日刚过凌晨0点,一阵急促电话传来。“我是广陵区的居民,怀疑我们这里的一家企业在夜里偷排水,每天大概3点开始偷排,你们快来看一下!”陈国放下电话,立马叫来同事,“时间正好,我们今晚就去现场!”凌晨2点30分,他们携带执法工具,从支队出发。

  车在离企业还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停了下来,陈国和同事们下车。他们每人手上拿着电筒,站在桥上用手电筒照着河面。“这里好像是有个污染带。”这几个出现场的可都是有经验的老环境监察队员。

  敲开企业大门,陈国和同事们直奔厂区,对厂里的排污口进行排查。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明明看到了污染带,进入厂区后却始终找不出是从哪里偷排的。几个老队员不禁有些纳闷,“不对,肯定有问题!”他们对厂里所有的生化池、物化池等每个环节都逐一排查、梳理。

  “找到了!偷排的废水原来是从雨水管道里出去的!”经过一个个水池采样、每一个环节严密紧盯,陈国和同事们终于发现了偷排处。他们立即进行采样封存、拍照、制作检查笔录。根据最终的监测结果,该企业污水排放确实超标,被罚了100多万。

  等一切都处理完,天都亮了,陈国看了看时间,已是早上8点。

  “环境好,全靠跑”

  整天穿梭于工地、企业锅炉房、生产车间、污水排放口……陈国的鞋子就没干净过。妻子平时对他最多的抱怨就是“刚刷好的鞋子,怎么转眼又脏了。”陈国则憨憨一笑,“环境好,全靠跑。”

  从未停下过的步伐,在数据上得到直观展现:2018年,扬州是全省唯一空气优良率上升幅度、细颗粒物(PM2.5)下降幅度双达标的城市;2018年,全市共立案调查环境违法行为1261件,下达行政处罚决定979件,处罚金额5430.53万元。全市环境违法案件立案数量、处罚决定数量、处罚金额分别同比去年增长46%、43%和77%,环境执法质量和数量的“双突破”,确保了我市环境质量稳步提高和环境安全稳定可控。记者薛舒文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