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扬州学者珍藏母亲剪的鞋样围嘴 看这60多年前的剪花样
2018-11-21 09:50:00  来源:扬州晚报-扬州网  
1
听新闻

  本报报道了扬州启动《中国民间剪纸集成扬州卷》的编撰工作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昨天,记者在扬州文化学者韦明铧先生的家中看到了珍藏多年的民间剪纸作品,这些剪纸是他的母亲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所作,也可以看出那时扬州民间剪纸的特点和流行时尚。

  珍藏母亲剪的鞋样

  见证60多年前民间剪纸时尚

  韦明铧告诉记者,看到本报报道后,他与几位剪纸界的朋友谈起了扬州民间的剪纸,在他的家中,至今还珍藏着多件母亲的剪纸花样和鞋样。

  记者注意到,韦明铧珍藏的多幅剪纸花样,以动物图案为主,如惟妙惟肖的“白兔吃菜”,兔尾巴剪成半月形,起装饰作用;生动自然的“老虎攀枝”,展现了老虎的威严,又呈现出了剪纸虎的可爱;彩色的蜡纸纸虎,由多种不同颜色的蜡纸剪贴而成,虎须则用上了白色羽毛,“这一蜡纸纸虎应当为端午节时节所作,民俗上是为儿童‘驱邪’之用。”

  除了剪纸以外,韦明铧还向记者展示了鞋样、围嘴等传统实用物品,这些围嘴上有五角星、花草图案,还有“明华”的字样。“围嘴上的字是由我父亲所书写,母亲将毛笔字剪下,粘贴在布上进行缝制,围嘴上的五角星和花草等,也当是根据母亲的剪纸制作而成的。”

  “我的母亲吴桂兰是一位非常朴实的家庭妇女,虽然识字不多,除了务农以外,便是料理家务。每天照顾好我们兄弟四人,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母亲才有自己的时间,剪花样做针线活。”韦明铧告诉记者,根据时间推算,这些围嘴应当制作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五角星图案在每只围嘴上都有体现,并且还有不重样的设计,客观上也体现了当时扬州民间剪纸的艺术水平、审美倾向和当时流行的“时尚风”。

  “剪纸不仅是图样和装饰,也是档案和见证。剪纸上依稀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激情岁月。”韦明铧为此特意写了一篇文章《母亲的剪纸》,回忆了自己幼时母亲和剪纸的故事。

  剪纸在扬州民间流行

  民间艺人有绣花必有纸样

  扬州是中国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早在唐宋时期就有“剪纸报春”的习俗。在立春之日扬州人喜欢剪纸为花,到了清代,扬州商业兴盛,剪纸艺人亦数量大增,清代包钧有“神剪”之誉。

  韦明铧认为,扬州的剪纸大致可分为职业性的和非职业性的两类。在扬州关于职业性的剪纸研究很多,如近现代的张永寿先生创作了大量的剪纸精美作品,但非职业性的民间剪纸其实也非常流行。“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云:‘玉版桥乞儿二,一乞剪纸为旗,揭竹竿上,作报喜之词。’民国孔庆镕《扬州竹枝词》云:‘洛阳茧纸并州剪,别样新翻鞋上花。’”洛阳茧纸、并州剪都是用来形容纸张和剪刀的珍贵,而将扬州“鞋花”花样与之并列,可见当时剪纸花样在扬州民间的流行。

  “扬州的剪纸艺人还根据需要创作绣品底样,大至门帘帐沿、被服枕套,小至镜服香囊、绢帕笔袋,有绣花必有纸样,扬州人称剪纸样的艺人为‘剪花样的’。”韦明铧说。

  民间剪纸达人辈出

  希望能征集更多剪纸实物

  在韦明铧的印象中,母亲还有一本没有封面的外文书,“这本书是母亲专门用来夹剪纸花样的,书一打开,就可以看到里面至少夹有几百种不同的花样,有花草、鸡兔之类的装饰图案,手法简易,风格清新,别有风味,书中还夹了各种颜色的丝线,整整齐齐,有条不紊,一如母亲做事的风格。”韦明铧说,母亲虽然没有学过剪纸,这些“花样”也许并不是独立的艺术品,而是为绣花而剪,为了家庭实用而剪,这些剪纸也代表了母亲留下的那段美好回忆。

  中国剪纸博物馆馆长王京认为,《中国民间剪纸集成扬州卷》编辑过程中,发现扬州民间剪纸达人辈出,有很多像韦明铧母亲那样勤劳的家庭妇女,凭自己的才华剪成的多种剪纸图案,也许留下了许多剪纸实物和故事,欢迎大家能“翻”出这些实物,并配上故事,一起讲述扬州民间剪纸的光影历史。

  记者邱凌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