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网讯 日前,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银行理财业务作出很多新的规定,标志着银行理财产品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如今一周过去了,银行理财新规对银行理财业务以及市民产生哪些影响呢?近日,记者走访了市区多家银行。
理财门槛降低未落地
扬州银行目前仍为5万元
对普通市民来说,这次银行理财新规最大的喜讯,莫过于买理财产品门槛降低了。新规对公募理财产品单一投资者销售起点金额由目前的5万元降为1万元。也就是说,投资者不必攒够5万元就能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了,且在有限资金条件下,可以选择更多理财产品,进而分散风险。
不过,记者走访发现,扬州银行目前在售的理财产品,最低起售门槛仍然是5万元,1万元起售的产品暂时并未面世。“这个门槛将来肯定是要降低的,但估计还要有个过渡期,新产品出来还要一段时间。”市交行一名理财师这样告诉记者。
对于银行理财门槛的降低,不少市民也是非常期待。“以前往往手里有点余钱,但又不够5万元,买不了理财产品,或者是放到余额宝里面,或者是买点国债,收益相对较低。以后门槛降到1万的话就好了,随时可以买理财产品。”市民陈女士告诉记者。
保本理财产品少了
结构性存款成“替代品”
此次理财新规还有个重要的变化,就是银行理财产品将打破刚性兑付,不再承诺保本保息。
记者走访发现,目前市区银行销售的保本保息产品已经比较少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浮动收益的产品,银行宣传也逐渐淡化收益率,只是宣传“预期最高收益”,并且会提示相关的风险。
从收益的情况来看,新规也未让理财收益扭转下行的势头。权威数据显示,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已经连续4个月下降,7月前三周,封闭式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继续下跌,跌幅分别为0.05%、0.03%与0.01%。“最近央行适当放松了货币政策,流动性有所宽松,理财收益下行的大趋势很难扭转。”银行人士表示。
目前,扬州至少有近10家银行都推出结构性存款这一产品,用以承接部分保本理财产品资产。“个人结构性存款已被不少投资人作为理财首选,结构性存款与原来保本保收益的产品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存款,并非理财,由于这类存款中有很少一部分会用于风险投资,既能保本,又能获取一些浮动收益,符合很多稳健型投资者的需要。”招商银行一名理财师表示。
理财市场险象环生
银行理财或将更受青睐
近几个月来,理财市场可谓惊险不断。先是股市出现断崖式下跌,最低跌破了2700点,不少股民遭受了惨重的损失;6月份开始P2P平台又爆雷不断,据网贷之家统计,6月停业及问题P2P平台数量增加到80家,7月以来,行业风险继续发酵甚至愈演愈烈,目前逾百家平台出现问题;近日,一家百亿级的私募基金出现人去楼空的问题,理财市场可以说是险象环生。
业内人士分析,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的投资理财观念逐渐回归稳健,监管相对完善的银行理财,可能会重新成为越来越多市民家庭理财配置的首选。
记者的随机采访中,绝大多数市民都表示,把钱放到银行还是最放心的选择。“将来理财产品购买门槛降到1万元,理财产品的种类也会更加丰富,这对我们普通百姓来说,肯定也是一个好事。”不少市民这样表示。
业内人士建议,在目前金融去杠杆、金融风险凸显的背景下,普通市民理财应以稳为主。购买银行理财也应多一个心眼,因为此次新规中规定,理财产品销售前需要在“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登记,市民购买前不妨先查询,以防遭遇“虚假理财”。
记者 何世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