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6月7日讯 6月3日,本报刊发报道《老班长徐建国,您在哪里?》后,许多热心市民来电提供线索。经过多方寻找,记者和徐建国的女儿取得了联系。6月5日下午,徐建国和浙江的老战友们在电话里再叙战友情。
热心市民来电
“东方红路”就是广陵路甘泉路
6月3日本报的报道中提到,徐建国留给战友的地址是“扬州市东方红路”,志愿者在江都区东方红路仔细走访,未能找到线索。报道见报后,许多热心市民打来电话提供线索,原来广陵路、甘泉路曾经改名叫“东方红路”,直到改革开放初期,以人民商场处的十字路口为界,东侧路段才叫广陵路,西侧路段更名甘泉路。
6月4日,记者前往广陵路寻访。一位市民带着记者来到广陵路的“广陵区社会管理综合服务区”,它的对面是3间普通的商铺。“这里就是以前非常热闹的‘苏北电影院’,在文革时期叫‘东方红电影院’,和这条路同名,我们年轻时喜欢来这里看电影,绝对不会记错。”这位市民笑着说,“以前的东方红路包括现在的广陵路和甘泉路,范围很广,要找一个人不容易哪!”
当天中午,又有一位热心市民提供线索,表示他认识徐建国,但不知道他现在住在哪,“徐建国的家原来在皮市街和广陵路交会处的‘蒋家桥’附近,因为拓宽马路拆迁搬走了。”
辗转联系得知
老班长已搬至大水湾附近
在记者寻找徐建国的同时,江都爱心车队的志愿者也在寻找。6月4日下午,爱心车队在民政部门找到了徐建国留下的联系号码,打过去得知是徐建国的儿子。记者和徐建国的女儿徐琳取得了联系,得知徐建国现在住在大水湾公园附近。
6月5日下午,记者和爱心车队的代表,以及江都好人联合会的代表,登门看望了徐建国老人。
穿过幽静的小巷,在扬州东郊大水湾公园旁边一幢老旧的民宅前,我们看到一位精神健朗的老者站在门口——他就是老班长徐建国。看到我们来了,徐老热情地把我们迎进屋。没等大家坐稳,徐老就打开了话匣子:“我今年80岁,虽然听力退化了,可是我对当年的事情记得很清楚。”
徐老介绍,当年他们随部队从麻栗坡出境驻守在越南安平,任务是守护从国内经过那里的交通运输线。当时班里的战士有陈汉江、陈治中等浙江籍人氏。“汉江个子瘦高高的,为人很和善,做事也认真,和班里的战友们都相处得很好。他的唯一缺点,就是体质太弱。”徐建国介绍,一天下午,他带着全班战士上路巡查,陈汉江也要求跟着去,但是当时他发高烧41℃,被徐建国“命令”在家休息。后来在巡查路上途经一座大桥时,黑压压的美国飞机对安平一线进行长时间的狂轰滥炸,大桥瞬间被炸塌,数名战士英勇牺牲,徐建国自己的耳膜也被震伤,此后耳鸣伴随他50多年。此事过后,陈汉江感叹:“如果不是班长‘强迫’我休息,牺牲的就有可能是我。”
50年后再叙战友情
几位老战友相约好好聚一聚
得知老战友在寻找他,徐老特别兴奋,一直在回忆当年的那些事情,还把50多前退伍时的一张黑白照片翻了出来。
徐琳拨通了陈汉江老人的电话,还特意按下了“免提”键,把音量调到最大。两位老战友的普普通通的“开场白”,却带着震撼人心的力量:“汉江啊,我是建国!”徐老的声音洪亮而清晰。
“是。班长,我是汉江。”陈老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失联五十多年的战友情终于续上了!虽然这么多年杳无音讯,但是战友情谊常存在心。陈汉江老人表示,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同班的战友,“我们想念您已经50年了!”陈汉江老人向提供线索的热心市民、江都好人、江都爱心车队和记者表示感谢。
两位老人还约定:在方便的时候,几位老战友好好地聚一聚、叙一叙、乐一乐!通讯员 李亚平 记者 刘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