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生态民生与经济齐飞跃 看全省唯一民族乡30年大变化
2018-05-09 08:3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5月9日讯 烟波浩渺的高邮湖畔,全省唯一的少数民族乡——扬州高邮菱塘回族乡坐落于此。该乡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淳厚浓郁的民族风情,目前全乡总人口2.3万多人,其中回民占30%以上。

  “菱塘是个穷山冈,十年倒有九年荒。百日无雨禾苗黄,一场大水白茫茫……”这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流传于菱塘的民谣。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菱塘回族乡自1988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以来,30年砥砺奋进,始终坚持民族团结和绿色发展理念,突出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建设的强力支撑,紧抓特种电缆、智慧照明等产业升级,逐渐成长为生态与经济齐飞的“国家卫生镇”“国家生态镇”“国家园林城镇”“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江苏省健康镇”“江苏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等,连续三次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如今,走进菱塘,展现在世人眼前的是充满民族特色的楼宇、纵横宽阔的马路、优美整齐的环境、标准现代化的厂房、繁荣的商贸、幸福的人群……“咱们菱塘好地方,四海宾朋常来访。乡和业兴民风淳,高邮湖畔明珠亮!”今日的菱塘人自豪地说。

  擦亮“全省唯一”亮丽名片,从“盲点”到“关注热点”

  三面环湖、一侧临山、犹如半岛,这就是菱塘回族乡的地理位置。因为地理、交通、信息等因素,菱塘一度成为外界视觉的“盲点”。

  1988年5月12日,菱塘获批成立全省唯一的少数民族乡,成为全省民族工作对外交往的“窗口”。这张亮丽的名片,让菱塘人看到发展的契机。

  如何让“唯一”成为“第一”?如何让“金字名片”发挥应有作用?这成为摆在菱塘人面前的一道考题。“一方面埋头发展经济,苦练内功;另一方面借助‘全省唯一’的闪亮名片,主动出击,扩大影响,内强本领,外争‘支援’,想方设法让菱塘成为外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菱塘人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智者当借力而行。菱塘明确提出了向外引进的发展战略,坚持贯彻“新理念”,用心开展“三服务”,以全省唯一少数民族乡的“金字招牌”和独特优势,先人一步迈出了招商引资的脚步,吸引了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考察团、代表团,交流特色文化,展示民族风情,菱塘知名度、美誉度逐年提高。

  一批批外地客商来了,一只只“还巢凤”飞回了。30年间,一大批项目先后落户菱塘,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从895元增至18.15万元,年均增长19.4%,2017年人均固定资产投资远超高邮、扬州、全省、全国人均水平。特别是从2011年至2017年,累计竣工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40多个,每年都站在全市招商引资和工业发展的领奖台上。

  菱塘的经济也驶上了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主要指标人均水平位居全国民族乡镇前列。从1987年到2017年,全乡人均GDP从551元增至17.05万元,年均增长21.1%;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8元增至2017年的4705元,年均增长18.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68元增至3.09万元,年均增长13.6%……菱塘始终不渝坚持“树好民族牌、建强回族乡、造福菱塘人”的特色发展思路,推进“乡村振兴”,谱写了高质量发展的动人乐章。

  叫响“电缆之乡”地域品牌,从“穷乡”到“经济强乡”

  驱车进入菱塘,远远跃入眼帘的是高邮湖西地区地标性建筑——110多米高的曙光公司超高压电缆立塔。

  目前在菱塘,仅电线电缆生产企业和配套企业就有86家,有近万名居民在家门口就业,每个在企业上班的居民平均年收入在5万元左右。产业发展,让回族乡居民富了起来。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菱塘工业与其他乡镇一样,小规模、低档次、无重点。1985年,郑连元等几个热血青年怀揣拼凑的8000元,借村里几间破厂房创办了曙光电缆厂。从土设备手工作坊到35KV、110KV再到代表了当今世界超高压电缆制造和检测设备先进水平的500KV超高压电缆项目,后来又拓展到核级电缆,曙光公司已是中国线缆行业最具竞争力50强企业、中国电子信息业百强企业。

  电线电缆产业巨大的市场空间,让菱塘人认准在“一根电缆”上做文章。近年来,菱塘出台了一系列重奖企业发展的激励政策,谁发展快就奖励谁,谁投入大效益好就奖励谁。良好的政策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电缆及配套企业落户菱塘,也引导了一批又一批的电缆企业走“专精特新”转型升级之路,光明船用电缆、红旗矿用电缆、亚光军工电缆、中大光伏电缆、迅祥轨道交通电缆……菱塘特种电线电缆遍地开花,产品广泛应用于三峡枢纽、西电东输、奥运场馆、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核电工业等国家和省市重点项目工程,逐步叫响了菱塘“电缆之乡”地域特色品牌。该乡2017年实现电线电缆产业开票销售33.31亿元,占全部工业开票销售64.5%;入库税收8128.76万元,占全部工业入库税收51.5%。

  目前,菱塘已初步形成了特种电缆、智慧照明、现代农业、民族旅游等四大基本产业。

  描绘民族风情“特色蓝图”,从“小街”到“美丽乡村”

  教场街,菱塘集镇一条极不起眼的小街。这条东西走向的弯曲小街,长750米、宽5米,是几十年前菱塘唯一的街道,“只有平房没有楼,几家小店卖烟酒”。至于道路,有居民形容为“走路踩高跷,灰尘满身飘,晴天人推车,雨天车骑人”。

  建立回族乡不久,菱塘人就开始有规划地建设小城镇。2009年起,又邀请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专业机构陆续修编总体规划、集镇控制性详规和工业集中区规划、镇村布局规划、民族特色旅游专项规划等。多年来,“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上下一个调”的意识,在菱塘历任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思想中根深蒂固。

  近年来,菱塘重点实施了民族广场、民族大道、民族生态公园、民族文化宫、民族敬老院等一批民生性、基础性、特色性工程;建设了回民小区、紫星花园、豪泰墅园、富康花苑、康居新苑、康泰小区等特色住宅小区;又按照生态、休闲、环保的要求,对全乡13个居民点进行了规划。

  经过30年的有序规划建设,今天的菱塘集镇建成区面积近3平方公里,一个具有民族特色双回型架构的新型城镇初步形成,城镇化率达68%。一座座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和居民小区,显示出浓郁的民族风情,勾画出一幅民族团结共融、和睦共处的和谐画面。

  菱塘回族乡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突出思想大解放、实践再创新、发展高质量,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打造特种电缆制造名乡、民族风情旅居名乡、绿色生态秀美名乡和和谐幸福安康名乡,力争到回族乡建立四十周年时,经济社会主要指标人均水平“全面达苏南”,全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面建设“强富美高”新菱塘。(通讯员 朱根榴 本报记者 吴涛)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