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月3日讯 1936年7月初的一天,吴征铠和其他几个庚款留英的学生一起登上了前往英国的海轮。在学习和工作之余,吴征铠和同学相约出游,途中坚持写日记,记录见闻感想。吴征铠的这本日记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图画,把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苏格兰高地的风光展现出来,读来十分有趣。如今,这本日记保存在扬州市档案馆。
喜欢苏格兰风情诗
集资买专车自驾旅行
日记本的开头,吴征铠精心设计了一个封面,一朵干花配两行字。花的花瓣和叶子已枯萎,但形态依旧优雅,仿佛一个翩翩起舞的褐色蝴蝶;下面两行分别是标题“To A Highland Lassic”和时间“June 25th 1937”。
第二页上是吴征铠抄录的一首英文诗《My Heart's In The Highlands(我的心呀在高原)》,这是“天才的耕田汉”罗伯特彭斯的一首抒情诗,罗伯特彭斯的很多诗作由古老的苏格兰民歌改编而成,在英语国家广为传唱。喜好作诗的吴征铠,偏爱这首诗,诗中所描绘出的苏格兰风光符合他的印象,他从诗中获取了美的享受,更是被彭斯对家乡深挚爱恋的力量所感染。
大多数人出门,或随旅行社跟团,或在网上查看攻略、订房、订车,而吴征铠为这趟旅行的准备,不是攻略,不是美食,不是车票,也不是订房,一句“心怀而见”,就是他的心声,他为旅行准备了一颗放飞自我的心。选个合适的假期,吴征铠约上了四个好友准备出发赴苏作十日游。他们几人选择深度自驾游,集款买了一辆“老而未破,誉之者,谓为英伦第二流中最佳者”的车,美其名曰“专车”。
遇停车住宿难题
湖光山色所见全记录
旅途的第一站芬斯镇,“芬斯镇较小,稍有流水,映之绿杨,当有幽静之趣。”再行经过猎镇,“猎镇旧为行猎低地,今已蔚为一城,城市高低房屋亦新建居多。”“专车”一路驰骋,经过若干郡,大抵相仿,路上偶遇的美景没有挽留住他们,他们按照计划一路前行。抵达新堡,“新堡殊不小,车马如水,开车不易,拥挤异常,余等人地生疏。五人只得三床,大告等与竹溪用榻,余则卧沙发上。”遭遇了停车难、住宿难,他们好不容易才在同学的帮助下,找到了三个床位,只好挤挤。
随后又到了麦丁堡。“麦城久为苏格兰都会,驱车入堡。堡依山而筑,以堑绕之,入门悬桥。今教堂改为欧战阵亡将士纪念堂,建筑佳,麦城中之壁饰大抵依中世纪风俗习惯而布置,为近代式样者。有册案上写阵亡将士名姓。(纪念)堂对门即玛丽后旧居,现陈旧冠冕等,供人参观。山左阵大炮,隐约可见战痕。抚城一览,全市在目,远海苍茫,纪念碑矗立市中,文人与海,谁不朽也。”
湖和路是他日记里经常描述的景致,“初入一湖,名‘傲得’,远山隐约,湖光照人,清澈见底,湖旁山不高,而树木繁盛,野花随处皆是。道路曲折迂回,车行极不易,而风景甚美。”接连遇到多个湖泊,极目远眺整个湖区,树木荫蔽,山路崎岖,湖光山色连成一片。
在吴征铠的笔下,海边的公路也呈现出别样的风情,“海路平且直,车行极速,开窗风入,似多蚝味,而天气尤清明,蔚然蓝色,胸怀为之一展”,“海似仅在半里外,白鸥上下,远帆不易辨出,而海色苍黑中似多云,天际不分,此时为前所未见,时有悬崖峭壁。”
一日,“车循后渡大路而出,道路极佳,时有大片繁林,偶见一红衣女郎,散步大林中,虽掠车而过,仅见后影,然而颇富诗意也。”吴征铠在日记中记下了这个不知名的红衣女郎,浩渺尘世,匆忙而繁乱,也许有一个人突然走进你的视线,成了令你心动的风景。
吃到了家乡风味
一草一木触动思乡情
旅行途中的一花一木,都会带给他感触,凡看到有趣的事,吴征铠都会由此及彼,“麦城中依山而筑的古城门仍原,今已废为通衢(大路),颇有南京意味。”“山路起伏,远处,似有小湖,此又似香港山道矣。”“女侍语言已不易解,英国方言之变,似更较吾国为甚。”心里的世界和眼里的世界不断交替,吴征铠总是想起心里的祖国以及那里的点点滴滴。
经过了白天的长途跋涉,第一天旅行的晚上,吴征铠早早躺在沙发上,辗转不能入眠,“外间有步,谈笑之声,极不易入寝。百思俱集,稍闭目,即有短梦。六时余即起,写信寄家中。”置身于陌生的环境里,吴征铠思绪万千,想到了远方的家,想到了家里的亲人。虽然只迷迷糊糊地睡了四五个钟头,但他还是起床写信回家。
在麦丁堡,吴征铠一行走进一家中华菜馆,“张伯恩路处有中华菜馆,旅途少饱,尝家乡风味,不一乐事。”家乡风味,注定是游子们在异国他乡的一种向往,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繁华和温暖,纵是眷恋,但总有那么个时刻,会记起家乡的风味,“秋风忽忆江东行”,说的便是这样的意思。
市档案馆工作人员征得吴征铠家人的同意,并在家人的帮助下,将日记整理出来,和大家一起感受这位大科学家的精神世界。
通讯员 侍琴 记者 姜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