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鲍任)昨天,市委、市政府在苏北人民医院医疗集团高邮送桥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举行全市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全面投用仪式,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爱军宣布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全面投用并讲话,市委常委、秘书长陈锴竑主持仪式。
张爱军代表市委、市政府对项目的建成投用表示热烈祝贺,并对项目建设施工单位、关心支持项目建设的社会各界以及全市卫生计生工 作者表示诚挚慰问和衷心感谢。他说,建设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是我市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打造健康中国的扬州样本的标志性工程,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解决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大举措。2015年9月以来,各地各相关部门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科学设计、精心施工,保质、保量、保安全,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向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张爱军说,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的全面建成投用,对医疗卫生事业强基础、保基本,构建新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具有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硬件建设到位以后,能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关键在于队伍建设,关键在于服务。他希望卫生计生部门要以全面建成投用为新的起点,抓紧完善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机制,实施卫生人才的“强基工程”,提高医联体集群服务的效率,推动基层医疗卫生能力的提档升级,把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打造成区域内的医疗中心、急救中心、产儿科中心、中医诊疗中心和儿童保健中心,有效承担起农村多发病的门诊、急诊、住院服务和康复治疗服务,基本满足农村居民住院服务需求。
党的十九大强调,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张爱军希望,各地、各部门以人民健康需求为导向,按照总书记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健康中国扬州样本的行动计划,进一步补短板、强基层,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进各项健康工程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
据介绍,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是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造健康中国的扬州样本的标志性工程,也是市委、市政府落实民生幸福工程、切实解决农村基层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的重要举措。项目于2014年下半年动议规划,2015年9月起陆续开工建设,至2017年12月全面建成投用,历时三年多时间,累计投入约11.33亿元,总建筑面积23.9万平方米,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分布在宝应县柳堡、氾水、射阳湖、曹甸,高邮市卸甲、三垛、临泽、送桥,仪征市新集、大仪、月塘,江都区邵伯、真武、小纪、大桥,邗江区方巷,广陵区汤汪、李典。这些中心全部按照二级医院标准建设,每家中心一般设置病床100—150张,平均建筑面积约14000平方米,平均投入约6000万元,辐射2—3个乡镇,服务10万—20万人口,承担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门急诊、住院服务、康复治疗服务和急救服务,满足不低于50%的农村居民住院服务需求。“十三五”期间,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将全部建成或达到二级医院标准,在构建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分级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