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1月3日讯 第八届中国古筝艺术学术交流会正在扬州举行,昨日上午的《筝曲创作高峰论坛》由何占豪、赵登山、周煜国等专家主讲。创作出中国第一首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何占豪,直言不讳地指出,当下音乐创作不尽如人意,一些创作背离音乐原则。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像扬州这样的文化古城,有很多可以创作的素材。
民乐发展缺少作曲
尽管此次会议是以古筝为主题,但是何占豪的关注点却在整个民乐界。“现在很多孩子学音乐、考级,专门练习那几首考级专用的曲子,反复练习,一直到通过为止。这是一种不值得提倡的现象。但是反过来沉思,我们的作曲家又创作了多少适合演绎的民乐作品呢?”何占豪感叹道,“中国民乐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优秀的作曲,中国不缺好的演奏家,但是作曲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这已经成了限制中国民乐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何占豪介绍,前段时间,上海举行青年作曲演奏比赛,邀请他担任评委。开始是充满了期待前往,因为从比赛的主题上看,就是挖掘青年作曲家,为他们提供更高的平台。“但是,到最后比赛结束,让我作为评委签名时,我却有些不大情愿,因为就算是评为优秀奖的作品,在我看来还是有所欠缺的。让人感到惊艳的曲目几乎没有,有些获奖的曲目只能说还不错,而比赛中甚至出现了比较难听的曲目。”
音乐创作起码要好听
何占豪说,作为作曲家,首先要明白自己创作的音乐,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功能?音乐最简单最直接的功能,就是愉悦身心,说白了,就是起码要好听。大街小巷流行播放的歌曲,可能在艺术价值上并没有那么高,但是起码能够让听众感到愉快,带来美的享受。现在有些作曲家,不考虑音乐的基本功能,而是在创作时一味追求技巧,看上去很复杂,结果一点都不好听。
除了好听,音乐还应该具备更大的功能,那就是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相信有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就是进入寺观时,听到一些佛教音乐,或是道教音乐时,忽然有一种“心肺都被洗了一遍”的感觉。可能自己并不是佛教徒,不是道教徒,但是听到这样的音乐,感觉整个人的身心都很舒服,这就是音乐本身具有的教化功能。
好音乐的最高标准,就是能够反映时代,紧跟时代的步伐。所有的中国人,只要一唱起《义勇军进行曲》,就会热血沸腾,因为那是在民族危亡时作曲家奏出的最强音。中国一代代的音乐家都写出了符合时代特色的音乐,任何时代都有各自的特色,如今中华民族正在迎来伟大复兴,作曲家们应该写出具有这个时代特色的音乐。
扬州是民乐素材宝库
何占豪说,现在每年国内都会产生大量的音乐作品,以影视作品为例,每一部都有主题曲,但真正让人记住并传唱的,一年下来没有几首,那是因为这些歌曲的音乐语言缺乏特色,演奏家们也缺少激情。其实,很多人都在纠结“特色”,认为难度很高,其实特色就凝聚在人类情感之中。“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音乐风格,甚至一个民族在不同地区所呈现出来的风格都是不一样的,只有深入采风,才能采撷一二。”
何占豪感叹,以扬州为代表的江苏一带,民乐资源丰富,无论是扬州民歌,还是江南丝竹,都令人过耳不忘。前几年,他创作了大型古筝交响乐《鉴真东渡》,就多次来扬州采风,结果发现这里是民乐素材的宝库,从中可以汲取的音乐元素,可谓取之不竭。“希望作曲家们能够多来扬州走走,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民乐。”何占豪说道。记者 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