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起吴征铠、吴征钜、吴白、吴征鉴、吴丹若(堂房老四)
芜园
中国江苏网10月25日讯 北河下的吴道台府,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这座宅第包括住宅、芜园和吴氏祠堂等,如今芜园和祠堂已经不在,芜园是当年孩子们的乐园,还是有名的“菜园”,不少保存在吴氏后人美好记忆的菜肴正是源自这里,既有情趣,也有营养,更有乡愁,值得吴氏后人用一生去回味。
“芜园”成“菜园”
竹笋香椿玫瑰饼齿颊留香
吴征镒《百兼杂感随忆》中记载,“进园门右拐,就是一片孟宗竹林,有一亩多地,每到春天雨后,就在竹林里看到竹笋,从刚露尖头到拨节放箨簌簌有声,也就半天工夫,已经长得跟自己一样高了,惊奇的很。于是,老妈妈来挖笋,拿嫩笋煮豆做笋豆吃,可当茶食,吃不完晒干,以备夏天吃西瓜后饱胀,吃几根就消涨了。”
吴征铠在《我的一生》中也提到家中常有笋豆吃,可见笋豆的美味在吴氏兄弟的记忆中非常深刻。家中鲜笋的吃法很多,有油焖笋、雪菜炒笋丝、笋肉蒸饺、腌笃鲜等等。
春天的芜园留在吴氏后人舌尖上的记忆远不止竹笋的鲜美,还有香椿、榆钱的花样吃法。待香椿树抽出嫩芽,嫩叶入菜,有现今扬州老百姓桌上常见的香椿炒鸡蛋,麻油拌香椿,还有油炸香椿鱼、香椿锅塌豆腐。榆钱是榆树的果实,讨了“余钱”的吉利,吴家菜谱里就有榆钱菜、榆钱粥、榆钱汤,还有吴氏兄弟们最爱的榆钱饼。
园子里的玫瑰花盛开时,吴家人将玫瑰花摘下,用蜜糖腌制成玫瑰花酱,用大麒麟阁的京果粉与玫瑰酱混合做内馅,然后把玫瑰花用开水冲泡,再用玫瑰花水与面、油揉制面皮,让面皮也留有玫瑰花香,最后包成饼慢慢烘烤,这样做成的玫瑰鲜花饼香气四溢,满屋飘香。
测海楼前有个池子,本是为防火而挖筑,里面种着莲花。到了夏日,除了欣赏这荷塘美景,吴家人会将荷花荷叶摘下泡茶,或是将炒熟的粗粒糯米粉和调味后的猪肉用新鲜荷叶包裹,制成一道糯而清香,酥而爽口,米粉油润的粉蒸肉。到了秋天,莲藕上市了,健脾养胃,莲藕炖排骨、藕茸圆子、藕盒子、莲藕饼、糯米糖藕等统统被端上了吴家的餐桌。
吴氏自创营养粥
陪伴夫人一路前往新疆
1902年,吴道台宅邸的的主人吴引孙奉旨担任新疆布政使。这年的12月底,吴引孙带着夫人钟氏、次子颂贤、孙女转珍等三十余人一同自扬州启程前往新疆。路途遥远,最令人担忧的是刚刚大病初愈的钟夫人,出发时身体还比较虚弱,只能在饮食起居上多多注意。一路上,每日钟夫人不挑食也不乱吃,爱吃炒米炖蛋、煮烧饼、烧烂面等易消化、健脾养胃的食物,而粥也是非常养人的,想起陪着吴引孙在广州任职的时候,见识过广州的皮蛋粥、松茸鱼片粥、猪肝粥、海参瘦肉粥等,钟夫人一路上利用各地的新鲜、特色的食材,做出了一道道美味健康的粥来滋补身体,如山药红薯羹、百合莲子银耳羹等,最爱的还是豌豆羹。
在新疆任职期间,官场上宴请享乐之风盛行,吴引孙以身作则,从不宴请。正逢钟夫人五十大寿,吴引孙照样是不宴客,为夫人准备了特别的几道素菜和点心,其中一道颇受钟夫人喜爱,叫做“豆腐松”。先将老豆腐切成块状,焯水后沥干,放入锅中捣碎炒干,成小颗粒状,然后放入油锅煸炒至金黄色,选扬州酱菜的酱瓜、酱姜末加入其中,调味之后,再翻炒片刻即可,这道菜色泽诱人,咸香可口。另一道点心是红枣汤圆。采用的是新疆当地特产的红枣和核桃,制作成馅,秘诀是选用生的红枣和核桃,剁碎后加入适量的油和白糖搅拌均匀,轻轻咬上一口便香气四溢。朴素温馨的菜肴,展现出吴家人内心的富有和淡然,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
上馆子吃大餐
三兄弟爱上“炖生敲”
吴道台府走出全国闻名的“吴氏四杰”,曾留下吃“炖生敲”的小故事。1930年,老五吴征铠考入了金陵大学,刚入学一年,便获得当时各教会大学公设的一等奖。同年,老大吴白匋获得文学学士、老二吴征鑑获得理学学士。为了庆祝,大哥请弟弟们上馆子吃了顿大餐,并推荐了“炖生敲”。炖生敲是江苏南京地方传统风味名菜之一,属于江苏菜系。品尝“炖生敲”后,弟弟们大为赞赏。没想到“炖生敲”却在多年后成为了吴家人舌尖上的幸福味道。吴家找了个厨子,专门学做了这道菜。老八征莹在家时,常常到厨房看热闹,后来厨子走后,他多次为大家做了这道菜。
1971年,老八到南京看望大哥吴白匋,特地做了几道大哥爱吃的菜,其中自然少不了“炖生敲”,他还创新了做法,将生敲好的鳝鱼炸至银炭色,作成“半成品”,炸干水分后的鳝鱼能长时间贮藏,随时想吃稍稍加工下便能吃,让大哥既开心又感动。
吴家的祖辈在外做官,辗转多地,南北菜系兼收并蓄,吴家人在饮食上注重健康养身,营养美味,因地制宜,节俭实际。从吴家餐桌上的点滴趣事就能看出这个古运河畔的大宅的家风,朴实无华,追求生活品位,但绝不奢华,热爱生活,注重生活情趣,但绝不沉迷享受。
通讯员 汪媛 记者 姜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