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仪征管道施工挖出明清石桥 上个世纪70年代被填埋
2017-09-24 09:3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仪征弘桥路施工现场。

挖出的碎条石。

  核心提示

  近日,仪征古迹保护志愿者彭义向本报反映,仪征弘桥路正在进行的地下管道施工中,挖出一座明清石桥,后进行了回填。该桥也是仪征现存为数不多的古桥之一。

  施工发现石桥

  原是填埋40多年的宏济桥

  中国江苏网9月24日讯 昨天上午,记者在仪征城南的弘桥路看到,施工还在进行,路面挖开,部分路段开挖后已经回填,地上散落着7块大小不一的石块,最长的有1.5米长,宽约50厘米,厚度约40厘米。

  知情者介绍,前几天的一个上午,在弘桥路与大庆路交叉口向西80米处,管道工程挖机在地下40厘米深处,挖出一块长5米左右、宽60厘米左右、厚40厘米左右的大条石,当时掀开一块,发现不止一块,下面有水。有关人员随即报告有关部门,隔了几天,该处施工又挖开吊出3块大石,均已进行回填。散落在外面的是碎石块。

  从条石发现的形状和位置,知情者判断,施工挖出的是填埋地下40多年的石桥——弘桥,又名宏济桥、洪桥。

  居民回忆

  上世纪70年代随护城河被填

  宏济桥(洪桥)有什么来历?记者走访了附近居民。刘家官今年66岁,一直居住在仪征城南弘桥一带。他说,原来这里有一条护城河,叫城南新河,洪桥横跨城南新河之上。洪桥为石桥,是较高大的平顶桥,两头有台阶,桥面比地面高出很多,“小时候,这桥比路面高很多,河中可行中型挂帆船。”桥四角还建有4个小土地庙。因为桥太高,刘家官说,上世纪70年代家中砌房子,从洪桥上运东西时就觉得很不方便。后来有关方面拆过几次桥台阶,桥面逐步降低到和地面一样平。上世纪70年代后期,护城河被填平,附近居民在上面盖起房子;河道填平后,桥面也被埋到路基下。

  刘家官说,该桥在他记事起一直叫洪桥,据说附近曾有个洪姓的大户人家,在朝廷做官,桥名与他家有关。在距洪桥不远处,以前还有洪家祖坟,在“文革”破“四旧”时被毁,变成农田。洪桥在文革后改名叫弘桥,桥身所在的道路后来就取名弘桥路。

  史料记载

  明代始建,位于古驿馆附近

  彭义对仪征古城历史有所研究。他介绍,该桥在历史资料中有记载,始建于明代,清代改石桥,原名宏济桥。仪征县志记载:嘉庆三年,盐引批验所大使倪汝炜发起捐款,“重造以石”。

  当地人又称该桥为洪桥、红桥,一说过去这条路全是用红色石板铺的。

  宏济桥向东100米,就是仪征有名的马驿街。“驿站是历代当政者传递公文,转送贡物,往来官员中途歇宿换马的地方,配有官员(驿丞)、马夫和马匹,又称马驿。附近居民将驿馆所在地称为马驿街,即现今的马驿巷。”彭义说,洪武十三年,驿丞请准将驿站移至南门外澄清坊,即现今马驿巷一带。如果从洪武十三年算起,马驿巷在老城外已有600多年历史。由此看来,宏济桥历史上就位于交通要津。

  石桥被挖掘现身,也为研究仪征古代桥梁提供了重要史料。据介绍,仪征县城历史上河道众多,河道上有很多桥梁,老城区曾有古桥30座,城南一带也有10多座,主要分为木桥、石桥、砖桥、拖板桥、吊桥、拱形桥等。仪征桥起名很多用“济”字,如永济、新济、宏济、通济闸桥、广济、济民、汇济等,基本为明代建的桥。

  仪征历史上虽然桥梁众多,古桥大多不存,现在仅有城内的状元桥、城南的清江闸桥等少数古桥,有关人士认为,宏济桥得以在原址保存,极具研究价值。“仪征桥上大型石重常达数吨,这么多大型石构件,它是怎样开采出,从哪里运来,通过什么工具运来,再准确安装到位,也是个谜。”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