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若兮
中国江苏网8月25日讯 作为江苏最具权威的文学奖项,第六届紫金山文学奖颁出,女诗人苏若兮诗集《扬州慢》获得诗歌奖。尽管苏若兮出生在安徽,但是她在扬州工作生活已有20多年,早把扬州视作第二故乡。而她获奖的诗集《扬州慢》,其中的很多诗歌,都是和扬州有关的。
获得诗歌奖有些意外
“知道自己获奖的消息,开始是意外,随后是很开心。毕竟,对于一个写作多年的人来说,能够得到紫金山文学奖,其实也就是代表着得到了别人的肯定,在江苏文学界都以得到紫金山文学奖为荣,像这次颁出的获奖作家中,就有苏童、毕飞宇、黄蓓佳这样的大作家,能和他们一起获奖,对于我来说,的确很幸运。”苏若兮说道。
她说,写作其实是很孤独的,常常是自己和自己对话,也不知道自己笔下的文字,是否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所以,写作的人内心之中都是忐忑不安的。当然,每一次得到别人的肯定,都会增强自己的动力。得到紫金山文学奖,更是极大地给自己增添了信心。苏若兮形容自己如同在文学道路上长途跋涉的旅人,忽然看到了一片绿洲,有着那样的惊喜和满足。
喜欢诗歌,对于苏若兮来说,似乎是一种生命中的基因。写作诗歌,更是给了她灵魂以一处安静的无尘世纷扰的栖地,让她缓解,让她倾诉。苏若兮的诗歌,大多是生活中的有感而发。她在生活中所看见的,她所感受的,她所思考的,都化作了笔下的一行行诗句,经由岁月的抛光打磨,更加显出不一样的光彩来了。
来扬州工作生活20多年
“扬州慢”是优雅生活态度
苏若兮介绍,她是安徽人,但是来到扬州工作生活已经有20多年了。来到这座自古就被诗情画意浸染着的城市之后,笔下的诗句也是源源不断,扬州的美景,扬州的诗意,都让她感到甘之如饴。于是,她总在不断地写作,笔下的诗歌很多都和扬州有关。在她内心当中,早把扬州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她要用自己的笔,去赞美扬州,去吟诵故乡。
此次苏若兮获奖的诗集,叫《扬州慢》。在这部诗集中,不少都和扬州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二十四桥》《虹桥修褉》等。在苏若兮看来,《扬州慢》不仅是一个词牌名,更代表着她对扬州的印象。“扬州慢,其实代表着一种优雅的生活态度。实际上,扬州城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还是很快的,但是那种与生俱来的文艺气质,总是带给扬州这座城市一种闲庭信步的文雅,一种返璞归真的自然,这种文雅和自然,是其他城市所无法抵达的。”
当年博客点燃写作热情
有了诗歌,就不会挨饿
苏若兮回忆,自己是在初二开始接触到诗歌的,当时在同学那里借到了几本《星星诗刊》,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住了。在那几本诗歌杂志上,她感受到了一种独属于诗歌的文学力量,那种跳动着的,飞舞着的词语,不同于任何文体,有着极为宽阔的自由,那些诗歌所营造出来的想象空间,拥有着极为迷人的吸引力。就是从那时开始,苏若兮对诗歌产生了极大的迷恋。
但是,从阅读到写作,也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直至2004年,随着博客的兴起,苏若兮发觉,这是一个全民写作的时代,只要注册一个账号,就能在网络上抒发诗情,写作诗句,也正是从那一年开始,苏若兮在博客上开始发表诗歌。很快,她那些具有女性独特敏锐视角,却又有着克制理性的诗歌,在网上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在一些网络赛诗会上,苏若兮也是频频获奖。“尽管之前获得过一些奖,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奖,紫金山文学奖还是第一次,这对我是极大的激励。”
“诗歌,就是我的精神食粮,有了诗歌,我就不会挨饿了。”苏若兮说道,“在诗歌的道路上,我只是一位边走边唱的女子,这一生,我都会这样吟唱下去。”记者 王鑫
【延伸阅读】
紫金山文学奖
现为每三年评奖一次,今年是第六届,共有49部作品、6人获奖,90后作家成为文坛瞩目的新兴力量。
紫金山文学奖设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含微型小说集)、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含纪实文学)、儿童文学奖,同时设有文学翻译、文学评论、文学编辑、文学新人、影视剧本和网络文学奖等。
本届各类申报总数达424项,比上一届高出近70%。其中,长篇小说和散文数量最多,均有70多部(篇)。申报者中既有知名作家,又有刚走上文坛的新人;既有专业作家,又有分布在各行各业的业余作者,如公务员、高校教师、公司职员、职业网络小说家等,还有90后甚至00后的作者,覆盖面之广也超过历届。
在评委选择上,本届设立了总人数190人的评委大库,并在纪检人员监督下抽取本届评委,坚持省外评委不少于1/2、评论类专家与创作类名家相结合的标准,注重评委的广泛性、代表性和权威性,严格落实评委回避与保密等制度。
本届紫金山文学奖的获奖作品较全面地反映了三年来江苏文学的发展与现状,是一次检阅和整体展示。通过对获奖作品的梳理可以看出,这三年来江苏文学创作更具时代性和江苏地域特色,作品风格更加多样化,文学创作更具活力,不断涌现出更加年轻的获奖者,90后作家正成为文坛瞩目的新兴力量。与上届文学翻译奖项空缺的情况相比,本届文学翻译奖评选出了较有分量的作品。而近年来十分火爆的网络文学也登上了政府文学大奖的舞台。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