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新生将采用"部编本"历史教材 合理吸收史学新成果
2017-08-23 10:3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8月23日讯 今年9月新学期开始后,我省小学和初中新生的文科学科将统一使用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部编本”教材。昨天,本报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了解了部编初中历史教材的编写思路、特点及体例。

  “部编本”教材使用已多轮培训

  “从部里到省里,再到我们扬州市里,最近关于历史学科‘部编本’教材已经进行多轮培训。”昨天,扬州市教科院历史教研员陈国兵老师表示。“我是暑期在南京参加的培训,扬州的历史教师大多都进行了培训。”日前,竹西中学副校长、历史教师董亮说。

  陈国兵表示,“部编本”历史教材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要求出发,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利于全体学生的个人成长。

  据悉,《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编写

  记者了解到,“部编本”历史教材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编写。“点”是指重要的史实,“线”是指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以“线”穿“点”,以“点”连“线”,使教材内容依据人类历史发展的阶段和顺序循序渐进地展开。具体呈现方式是在单元框架下设课,在每课中设子目。

  “具体包括单元导语、课文正文、课文辅助部分等。”董亮介绍,导语结合本课内容要点,以问题设置为主,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例如《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的导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再起”这些成语,其典故都与淝水之战有关。人物扫描介绍重要的历史人物,作为知识的补充、拓展。如《明朝的灭亡》一课的人物扫描:李自成出生于陕西米脂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童年给地主放羊,长大后当过兵。陕西爆发农民起义后,他投奔起义军。由于他英勇善战,被称为“闯将”。后来他成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称“李闯王”。

  历史教材合理吸收史学新成果

  专家评价说,部编初中历史教材拥有四大特点:全面贯彻国家意志;全面加强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保证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合理吸收历史学的新成果;符合初中学生实际,有利于促进历史教学。

  据悉,历史教材采用了“红线穿珠”的课文呈现方式:以历史时序为“红线”,串连起由一个个生动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组成的珠子。

  “符合初中学生实际,有利于促进历史教学。”董亮表示,教材内容较以往的难度有所下降,知识总量有所降低。如中国古代史上下两册,总共41课,比原先的教材减少了四五课。改变传统中规中矩的教材版式设计,根据版面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的需要,适时调整配图的大小、位置,使得教材面貌一新,深受初中学生的喜爱。记者 楚楚

标签:历史;教材;编本;成果;学期;新生;史学;初中;学生;发展
责编:贾晓君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