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在采样
七里河排污口
中国江苏网8月23日讯 七里河整治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昨天,记者跟随江苏省水文局扬州分局的工作人员,再次走访了七里河沿线的九个点,并采集水样进行水质监测。
月初勘测时部分河段刚换水
昨天再次在9个点采集水样
七里河全长5.5公里,贯穿扬州主城区城市东南部,北接沙施河,东头通过通运闸站与京杭大运河相通,南头通过七里河闸站与古运河相连。
8月初,江苏省水文局扬州分局进行了初步勘测,七里河西段有不少污水管都是直接将污水排入河中,130个排口中,有109个排口在排污水,全线要彻底截污,必须系统设计,把污水管道统一接入市政管网集中处理。
昨天上午,记者跟随江苏省水文局扬州分局的工作人员再次走访了七里河沿线的九个点进行了监测,全长5.5公里河道,工作人员整整走了3个小时。
据了解,之前的勘测中,有部分河段刚刚换水,因此无法得到准确的信息,所以需要进行第二次监测。水质监测员丁文婧和吴莎分别准备了有机玻璃测量筒、绳索、白色的防护服、十几个小水壶以及一壶清水。“测量筒盛满河水后拉上来,桶里有一个温度计,可以看到该处河水实时的温度。桶的下端有一根导管,打开之后,桶内的水便会流出,导进水壶,并在水壶上标注地点和水温等信息。”丁文婧说。
采水样时发现仍有排污现象
部分河段已开始清淤整治
两名监测员最先来到的是七里河的下游七里河闸,只见河面上绿藻、生活垃圾漂浮。丁文婧通过有机玻璃测量筒拉上一桶河水后,记者看到桶内河水浑浊。温度计上面显示水温在29℃左右,而随后的监测中,水温均与数值相差不大,都在0.5℃以内。
在三湾东桥,吴莎告诉记者,之前在这里勘测时,有红色的水从排污口流出。不过昨天记者在现场时,排污口并未有水流出,但是排污口处能够看到还有红色的棉絮状残留。“当时我们也咨询了附近的居民,他们也不知道红水是从哪里流出来的。”
七里河的文峰桥段处于制药厂下游,附近生活了很多居民。其中一位路过的大爷在看到监测员在监测水质时说:“这水味道很重,有时候直接吃不消。”监测员在接触了河水之后,明显闻到手上有一股臭味,随即用清水进行了清洗。
三里桥附近正在施工,河水断流了。当监测员拉上第一桶水时,记者看到,桶里的水黑乎乎的,打捞的第二桶才稍微好一些。据丁文婧介绍,水质监测需要基本信息,不能采用极端的河水,所以采集上来的水需要具有普遍性,第一桶打捞上来的河水就明显过于极端了。
七里河联谊路段已经开始清淤,监测员尚未拉水上来,记者就看到河里一片黑色,且散发着一股恶臭味。正在清淤的河段里,记者看到有多个排污口露了出来,淤泥厚积,且掺杂了许多杂物。
在七里河路和江都南路交叉处,记者看到,一个排污口有白色的水从排污口排出,且含有泡沫。丁文婧告诉记者,这个排污口排放的是什么水还不知道,但是需要记录下来。
当记者和监测员来到七里河上游通运闸时,起初并没有见到什么异样。但是查看一番之后,发现一处排污口里有土黄色的液体缓缓地流进河里。为此,监测员特地请示了相关专家,并对该处河水上下游十米左右,进行了三处水样采集。
初步水样监测结果不达标
将根据监测制定一河一策
昨天下午,两名监测员在回到单位后,就对采集的水样进行了监测。初步结果显示,本次取样监测结果不能达到水功能区2020年目标水质要求。
市水利局城市河道管理处工作人员程智告诉记者,每条河的情况都不一样,因此治理的方案都会有所区别,所有的监测结果出来后,将会形成一河一档,让每条河都有数据可查,最终形成“一河一策”的整治方案。 通讯员 殷琳 记者 姜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