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通讯员殷长庆裴雨 记者李源) 群众报警处理是否妥当?受理案件环节是否规范?对于一线执法民警来说,他们每天与群众打交道,一言一行,直接关乎到公安队伍的形象,执法规范化建设尤为重要。
如何提升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水平?今年初,扬州市公安局创新工作举措,在利用现有执法管理平台基础上,首创“体检式”执法检查。法制警察从“线上”走到“线下”,不定期、不定时抽取一个派出所在某个时间段的处警警情,围绕“警情、案件、场所、财物、卷宗”五大执法要素,对照执法规范进行全面检查,从中发现漏洞加以整改,全面提升执法质量和办案水平。
近日,在扬州邗江公安分局一派出所,记者看到法制警察抽选了某两天里的所有处警记录,对处理情况和执法记录仪进行逐条梳理。其中一起处警过程中,民警携带的执法记录仪显示,报警人胡某反映被对方用砖头砸中腰部,而民警却将一起殴打他人的行政案件当成救助服务处理。发现问题后,市公安局法制支队执法监督大队当面督促指导改正,要求派出所重新受案,并形成书面执法检查意见,交予被查单位。仅今年3月份,在对城区5家派出所的“体检”中,就从380起接处警警情里找出15起执法不规范的问题。
扬州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宫文飞介绍说:“我们将原来的执法检查改变为执法‘体检’,其实不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是我们的法制部门由监督为主向服务为主工作理念的转变,在执法过程中解决不规范问题,这样同时也能有效打消民警害怕发现问题被追究问责的顾虑。”
“因为我们要对所有执法行为进行监督,有同事就形象地把我们比喻成‘啄木鸟’,而我们则把自己的岗位当成足球场上的‘守门员’,是执法质量的最后一道把关者。”扬州市公安局法制支队支队长时克祥认为,通过现场原汁原味地反馈问题,面对面的指导,并督促及时整改,有利于执法规范习惯的养成。法制部门也从过去的“坐堂办公”,到深入一线指导;从过去等群众“上访”,变为法制民警主动“下访”。
“体检式检查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跳开一个分局或支队的执法思维惯性和行为习惯,更具有权威性。检查结果更能得到基层执法单位更加重视。”分管法制工作的张晓泓副局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