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7月12日讯 7月是大学毕业生走出校园、迈进职场的季节。我市3万名左右的高校毕业生,他们就业形势如何?日前,智联招聘发布了《2017年大学生求职指南》,从求职认知、求职行为、求职结果全面分析当下毕业生的就业力,扬州地区有30%的毕业生选择了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近一成毕业生选择“慢就业”。
期望月薪与实际月薪差距加大
这次问卷调研的主要对象为2017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包括大专、本科、硕士及博士等,本报告为扬州地区大学生求职的调研数据与分析,扬州地区共回收2000份有效问卷。
报告显示,2014年到2017年,应届毕业生的期望月薪及实际签约月薪均有所下降。相较2016年,2017年的期望月薪仅降低110元,而实际签约月薪却降幅达到751元。另外,2017年应届毕业生的期望平均月薪与实际签约的平均月薪差值达到861元,相比去年差距进一步拉大。
通过进一步分析来看,2017年应届毕业生实际签约月薪大于等于期望月薪的仅占24.2%,实际小于期望的占75.8%。再次说明薪酬的落差进一步加大的情况。从不同性别来看,男生的实际签约月薪高于女生,其中男生为4374元。
从不同专业来看,法学、工学、医学的实际签约月薪较高,平均值分别是5545元、4512元、4500元,同去年相比,平均实际签约月薪均有所下降。教育学、农学的实际签约月薪偏低,分别为3258元和3184元。
智联招聘调查还发现,平均月薪最高的为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应届生实际签约月薪为4867元,同比去年下降826元。其次是金融业和交通/运输/物流/仓储行业,平均签约月薪分别是4692元和4457元。农林牧渔和服务业是应届毕业生签约实际行业中薪资水平较低的行业,月薪分别为3347元和3115元。
30%毕业生选择跨专业就业
报告显示,扬州地区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呈现下降趋势,专业对于工作的影响进一步减少。2017年扬州地区有30%的毕业生选择了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
专业对口率的下降,折射出我国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间存在着结构性矛盾。从不同专业来看,医学、文学和工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对口率较高,分别为79.4%、60.2%和54.3%。另外,教育学、理学、农学专业的学生就业对口率较低,分别为52.6%、46.6%和43.8%。
此外,扬州地区从不同性别来看,男生就业对口率高于女生,分别为65.8%和57.4%。
近一成毕业生选择“慢就业”
和以往许多毕业生早早就定下就业单位不同的是,如今扬州地区更多的毕业生“慢就业”的倾向开始显现。《2017年大学生求职指南》显示,2017届扬州地区的毕业生中,有22.8%的应届毕业生认为就业很难、就业形势严峻。在较大的就业压力下,更多毕业生出现了延迟就业的现象,在调查中选择“慢就业”的应届生比例高达9.4%。
专家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95后”走出校园,他们对就业的选择更加多元化,也更加青睐工作与兴趣相结合。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也反映出毕业生感知到了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又不愿屈就不喜欢的工作,因此选择了用“慢就业”来暂时规避现实的竞争。
延伸阅读
扬州实施“百千万高校毕业生集聚计划”
今年我市如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据了解,我市全力推动高校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实施“百千万高校毕业生集聚计划”,全年组织招聘活动100场,服务企业1000家次以上的,达成聘用意向的毕业生不少于30000人;实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重点是对实名制登记的186名未就业毕业生每人提供3个以上适合其特点的就业岗位。确保有就业服务需求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率达100%,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援助服务率100%,新建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15个,开发就业见习岗位1300个,年末总体就业率不低于去年。
与此同时,我市通过政策引导,释放高校毕业生更积极的就业政策效应。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富民增收”的政策,完善中小微企业社保补贴、税费优惠、金融扶持、就业见习、创业引领等就业创业政策,优化市区人才住房保障、企业人才引进培养等政策。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各项政策全方位得到落实,释放政策的红利,吸引更多的高校毕业生来扬、回扬、留扬就业创业。
特别提醒
大学生求职10大注意事项
部分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屡屡碰壁,容易产生倦怠心理。专家提醒,不可因为大环境的变化而患得患失,要坚持并把握机会,重视求职的10大注意事项:
1.忌临时抱佛脚。找工作时根据自己的求职意向制作几份具有针对性的简历。另外在参加招聘会时须事先了解招聘企业,以便在现场与企业形成良好的互动。
2.忌盲目投简历。为了加快求职进度,很多求职者在网上密集投递简历。专家表示,网络招聘时应避免盲目投简历,要将个人的求职意向、专业知识、技术背景与用人单位的职位要求对口。
3.忌只盯综合网站。在当前求职的“井喷”时期,切勿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尝试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网站注册简历,搜索招聘信息,或许更具有针对性。
4.忌入就业“陷阱”。很多求职者因忽视对招聘信息的辨别而落入“求职陷阱”,这就需要我们在求职的时候仔细分析,对于那些冠以好听的头衔,却强调无需经验的信息要加以警惕。
5.忌过分“包装”。厚厚的简历,漂亮的艺术写真……似乎成了招聘会上必备的行头。专家提醒,求职切勿华丽包装,突出个人优势即可,简历以精简为好,以便人力资源部门筛选。
6.宜先就业再择业。面对就业压力,大学生应调整求职观念,不要完全被薪酬、岗位、工作地点等条条框框束缚,先就业再择业。经过自我沉淀和积累,才能够在机会来临时一展所长。
7.宜拓宽求职路径。除了传统的现场招聘会及综合招聘网站外,圈子求职或行业招聘都是近年来颇受认可的求职新招,形成了专属行业的招聘平台。
8.宜自我清晰定位。缺乏定位,没有主见,很容易从众行事,在找工作时自然处处碰壁。因此,大学生需要明确个人的职业定位以及期望的工作岗位。
9.宜多交流求职经验。“寒冬期”得到一份工作更不易,去一家公司应聘,单单了解该公司是不够的,要多了解行业内求职的相关信息,或者与在这一行工作的学长交流求职经验,将使你在面试中一举成功的概率大大增加。
10.宜主动推荐自己。专家建议,现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可依靠招聘网站的自荐平台进行“人才自荐”,主动展示自己,而不是被动等待,以获得更多的面试机会。
记者 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