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众仪征分公司。资料图片
农作物长势旺盛。
三茅现代农业园大棚。
中国江苏网6月22日讯 作为宁镇扬一体化的节点城市,近年仪征经济实现快速发展,去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于省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工业开票销售破千亿。然而与工业强市形成反差的是,居民收入这个“口袋”并不充实,仍低于省均水平,特别是对照省定扶贫标准,还有2400多户、5230人的低收入人口,这无疑是仪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为了补齐这一“短板”,近年来,仪征充分利用交通、产业、生态等方面优势,狠抓产业富民,让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
村里蔬菜配送到园区企业
一个汽车园写出“富民”大文章
近日,记者来到仪征新城镇三茅现代农业园,放眼望去,只见一望无际的蔬菜大棚,机耕路、排水衬渠、喷滴灌,在现代农业技术培植下,西红柿、茄子、生菜等长势旺盛,一片丰收景象。
据了解,三茅现代农业园始建于2012年,2014年被评为扬州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园区占地面积1000余亩,主要包括500亩的钢架大棚蔬菜、150亩的高竹架大棚香菇、350亩露地设施蔬菜。园区先后注册了“茅友”、“翔飞”等品牌农产品,并于2013-2014年申报了普通白菜、韭菜等15个蔬菜产品的无公害农产品证书,2014年被列入省政府菜篮子工程生产基地。新城镇副镇长赵旭东介绍,该园区目前年产香菇及蔬菜2000吨左右,产品每日配送至仪征汽车工业园上汽大众等20多家企业以及事业单位,还批发给扬州东花园及常州等农产品批发市场。当地村民通过土地出租、园区务工等,大大增加了收入,“三茅”的经验在富民增收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事实上,围绕汽车工业园,新城镇做足了“富民”文章,三茅现代农业园只是一个尝试。围绕汽车产业园的商机,该镇实施“一村一品”工程,还建立了“稻米加工”、“苗木种植”、“劳务服务”、“生态停车”等多个特色村区,带动周边村民致富。
除了新城镇,仪征其他乡镇在富民方面也有很多尝试,比如马集镇合心村,引进了一个黑莓园项目,主要从事黑莓、蓝莓等珍稀品种小浆果的种植、研发及加工,基地二期建设扩建规模近3000亩左右,规划新建果蔬仓储、加工中心1个。马集镇副镇长许大荣介绍,下一步基地还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鼓励有经验懂技术的农户入园承包经营,同时鼓励搞一些相关的农家乐等项目,带动更多的农户走上致富路。
狠抓“产业富民”工程
“两带”变成两条“富民带”
一个汽车产业园,可以带动周边一片区域百姓的收入增加,新城镇的经验给我们启示:要实现居民的增收,离不开当地产业的发展。近年来,仪征狠抓产业富民,利用“两带”建设的契机,打造产业富民工程。
在临江综合产业带,仪征主要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思路,全力推动汽车产业高端化链式化发展,船舶产业向临江综合产业转变,石化产业在转型上求突破。产业的持续发展直接带动了群众就业增收,每年采集就业岗位超过1.5万个,新增城镇就业近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000多人。尤其是汽车产业贡献明显,如今仪征的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了“1+100”(1家整车,100家零部件和物流配套企业)的格局,吸纳就业人数约2万人,每年直接带来的工资性收入超过12亿元。
在中部生态旅游经济带,仪征紧紧抓住2018年省园艺博览会、202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落户的契机,推动仪征中北部以“医养游”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以茶果蔬为重点的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引导群众在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领域放开手脚、大胆创业,实现综合增收。“仪征的生态旅游搞上去了,来仪征玩的人多了,当地居民致富的商机自然就多了,开个农家乐,搞个采摘园,都可能带动一个家庭的致富。”仪征市农工办主任郑玉龙这样表示。
如今,无论是临江综合产业带,还是中部生态旅游经济带,都成了仪征“富民带”。
补齐居民收入“短板”
建设一个“百姓富”新仪征
产业富民只是仪征富民工程的一个方面,为了促进富民增收,仪征还制定了一整套的配套措施:
加大创业扶持。每年设立创业贷款担保资金,全力推动创业载体打造,市级园区设立创业孵化器,各村建设各类标房、三产用房,为群众创业提供更多平台。开展技能培训,推动传统农民向职业农民转变,每年开展各类就业技能培训不少于1.5万人。强化社会保障,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民医疗保险覆盖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98.9%,新增被征地农民参保率100%。
狠抓扶贫脱贫。坚持把扶贫脱贫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出台了专门实施意见和年度实施方案,2016年全市共脱贫2938户4790人。
狠抓民生改善。坚持把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作为富民的重要手段来抓,每年以“1号文件”的形式推出100件左右民生实事工程,每年安排用于民生领域的资金近15亿元。
统计显示,2016年,仪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2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16元,分别增长8%、8.5%。通过系列富民政策,仪征让百姓钱袋子“鼓起来”,建设一个“百姓富”的新仪征。邹平 世春 忠祥 文/图
记者手记
产业是富民根本
百姓富,才是真正富。在富民增收方面,有很多的途径,比如政策的扶持,比如财政资金的补贴,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一个地区的致富,还是离不开产业经济的发展。产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脊梁,是脱贫奔康的重要依托。只有大力实施产业富民战略,老百姓才能真正增收致富。
仪征很好地把握了这一方向,做好产业的文章,通过一个汽车工业园区,带动了周边百姓的增收致富,通过临江综合产业带和中部生态旅游经济带,再配套民生保障的投入,带动了整个仪征百姓的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产业富民”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