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杖头木偶戏非遗传承人殷大宁:17岁入行与木偶结缘
2017-05-22 16:1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木偶是我一生的恋人

  中国江苏网5月22日讯 扬州有木偶之乡的美誉。在此次江苏发展大会上,有这样一位参会老者,他就是来自江苏省木偶研究所的殷大宁先生,杖头木偶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今年73岁的殷大宁,是省文化厅在扬州遴选的两位文化艺术界代表之一,以非遗大师的身份参与此次盛会。

  “我是一名制偶人,与木偶打了半个多世纪的交道。”年过七旬的殷大宁,提及木偶话题时,眼神里透出炯炯光茫,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欢喜和沉迷。出生于1945年的殷大宁,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偶戏(杖头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17岁进入泰兴县木偶艺术剧团,从此与木偶结下不解之缘。

  1962年,年轻的殷大宁进入泰兴县木偶艺术剧团,拜贾小奎为师,向虞哲光、张思春、刘瑜、叶宗镐等学习木偶造型设计、雕塑造型艺术。担纲大型木偶神话剧《嫦娥奔月》木偶造型设计和主要木偶嫦娥、后羿、吴刚、河伯等的造型制作。担任《琼花仙子》艺术总监。参与江苏省第九届运动会和第五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开幕式演出大型道具的工艺设计制作。为中国航天工业部制作嫦娥造型,塑造镇江金山寺文化博览园“岳飞之死”人物造型、上海展览馆狮身人面像造型等。

  见证杖头木偶制作历程

  扬州木偶起源于泰兴一带,新中国成立前有百余家木偶戏班。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泰兴县木偶剧团(扬州市木偶剧团前身)。杖头木偶戏吸取京剧中的“身眼手步法”,采用地方戏的曲牌和民歌的曲调,别具一格。

  回溯扬州木偶史,两部剧目具有里程碑意义,一是《嫦娥奔月》,一是《琼花仙子》。上世纪80年代,《嫦娥奔月》给沉闷的中国木偶剧吹来变革新风,扬州木偶在全国一炮打响,斩获文化部1981年木偶戏皮影戏观摩演出奖。殷大宁,系最早提出打造《嫦娥奔月》者,并领衔木偶造型制作。1995年,扬州木偶再次重磅“出鞘”,《琼花仙子》夺得文化部文华奖。殷大宁,担任艺术总监,是“操盘手”。

  薪火相传,厚积薄发。“好木偶,扬州造”,业界的口碑,千金难买。而今,扬州木偶制作室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杖头木偶生产基地。

  木偶同质化无异近亲繁殖

  如今,殷大宁早已在家安度晚年,除了时不时在工作室里摆弄一下木偶外,殷大宁还时时关注着木偶业的生存现状与发展前景,“扬州制偶人的技术水平在全国都是遥遥领先的,这也导致了各地不少同行都喜爱到扬州来购买现成的木偶成品。”殷大宁坦言,虽然这给扬州的木偶制造业带来了不少利润,但站在宏观层面上来看,这对木偶业来说简直是“灾难”,各地的木偶要有各自的风格特色,唯有这样,才能体现这一行当的魅力所在,千万不能同质化,“如果都是千篇一律,那和近亲繁殖有什么两样?” 记者 王蓉 文/图

标签:殷大宁;木偶;入行;承人;扬州;造型;杖头木偶;17岁;嫦娥奔月;遗传
责编:贾晓君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