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俯瞰扬州双博馆。
“双东”街区是扬州文博场馆较集中的区域。
大学生走访夫差广场。
游客参观鉴真广场。
位于天宁寺的《四库全书》陈列馆。
中国江苏网4月14日讯 清明小长假,扬州城桃花似霞、柳色如烟。漫步市区,各地口音的游客数以万计,一派“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意胜景。
两三日流连,无数张相片,烟花三月的醉人美景、绿杨城郭的迷人魅力被不断定格,“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印象与体验,让游客细细咀嚼、深深回味。
时隔四年,李思彤再次从北京自驾来扬州。三天时光,李思彤用“回味无穷”总结行程:“我们居住的街南书屋就是一座名人故居,步行半小时左右,周围的纪念馆、名人旧居、文化广场有二三十处。文化,是对心灵最好的滋润,终于明白,为什么古往今来文人名士对扬州趋之若鹜。”
“文化是扬州最核心的资源。文化博览城建设十年来,市区134个文博场馆让扬州文化不仅存在于世人的想象中,而且在扬州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市委书记谢正义说。扬州十年磨一剑,矢志打造文化博览城,精心做好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文化扬州仿佛一幅历史写意画卷,个性彰显、魅力四射。名城扬州“最中国、很世界”。
名城文为脉
文化博览城凸显城市
人文精神
文化博览城建设是扬州在全国的一项创新之举。十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将文博城建设作为名城建设的重要目标,着力把扬州隐性的文物资源亮出来、分散的文化资源串起来、宝贵的精神资源用起来,进一步彰显城市人文精神,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文化博览城的由来,要追溯到2002年。当年3月,市政府召开第51次常务会议,决定将扬州博物馆新馆、扬州古籍雕版印刷博物馆项目作为当年度社会事业重点项目,集中财政资金优先建设。2003年,“双博馆”——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扬州博物馆建设正式启动,2004年10月建成开放。
“双博馆”开放第一年吸引游客90万人次,海内外宾客被扬州的历史底蕴所吸引,高度赞誉这一文化工程。这样的社会效应大大出乎市委、市政府意料,市民参观热情高涨,“双博馆”成为名城扬州对外宣传推介的新窗口、文化扬州生动展示的新载体。
“这给了市委、市政府一个重要启发:扬州最突出的优势在文化,只有充分展示文化底蕴、发挥文化优势,才能真正建成举世瞩目的文化名城。”市文化博览城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洪军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文化博览城”这一概念首次提出。市委、市政度对这一建议高度重视,2006年5月,市委、市政府作出重大决策,提出要用15年的时间,把扬州建设成为“文化博览城”。2007年1月,数易其稿的《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规划纲要(2006—2020)》(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出台,提出到2020年全市将建成109所文化场馆。
多年来,文博城建设的主体多集中在场馆,2015年场州建城2500周年之际,市委明确提出,迎接城庆要围绕“人”做文章,而广场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集聚人群、传播文化。文化广场建设,可以把扬州的文化显出来、露出来,最直观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彰显先人前贤之德,传承城市悠久文脉。
“事实证明,文化广场丰富了文博城的内涵。”洪军说,遍布城市、贴近市民的文化广场是一个免费的开放式文博场所,夫差广场、鉴真广场、史可法广场、阮元广场、杜十娘广场、扬中院士广场等一批文化广场将扬州的历史文脉、城市精神与发展成就贯穿于一条主线、浓缩成一幅图景,徜徉其中,市民深切感受到名人的精神、文化的魅力。
润物细无声
文博城发散文化感染力、城市影响力
截至去年底,市区已建成134个文博场馆,远超当初《纲要》目标任务,不仅成为市民走近先人乡贤的去处、游客了解扬州历史文化的窗口,更成为文化扬州靓丽的名片。
文博场馆的不断增加,使得文博城建设已经成为一项民生工程与民心工程,广大市民充分享受到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成果。尤为令人欣喜的是,今年排定的18个重点文化建设项目中,有4个项目是民间资本参与,数目创历年之最。
“文博场馆的主要功能有两个,一是保护遗存、助力文化复兴,二是服务社会、助推经济繁荣。目前,这两项功能都在扬州有了直接的体现。”洪军说。
在保护遗存、助力文化复兴方面,文博城项目内容涵盖历史遗存、旅游景点、人文景观、名人故居、现代工业、中外交往、文化广场等方方面面,无论是市民还是游客, (下转B3版)
(上接A1版)在古城走一走、在广场逛一逛,对家乡、对扬州的直观认知胜过千言万语的介绍。
在服务社会、助推经济繁荣方面,各文博场馆除基本陈列外,去年举办各类临展191个,成为市民教育的“第二课堂”。2016年,纳入参观人次统计的30家文博场馆举办各类临展191个,累计接待量1085.92万人次;文博和旅游的融合走向深入,经过梳理的100多个文博场馆串成了16条主题参观线路,提升了扬州旅游的文化含金量;文博创意产业有了长足进步,扬州博物馆开发了五大系列文博创意产品约30种,目前馆内自主开发的文化创意产品已达17类150种。
文化的感染,载体是有形的,过程却是无声的,无论是中外政要,还是海内外宾客,都感叹扬州的文化底蕴深厚,充分证明文化是扬州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文博城建设直接推动了大运河申遗的成功,促进了扬州的文化复兴与经济繁荣。更为重要的是,身边的文博场馆让市民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崇文尚德、文明优雅的习惯,对整体素质提升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本报记者 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