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捡到的4只东方白鹳雏鸟。向家富摄
去年曾现身高邮马棚的东方白鹳。静远摄
中国江苏网4月6日讯 昨日,高邮市林业站接到信息,临泽镇营东村一村民家有4只雏鸟,很珍贵。林业工作人员到村民家一看,发现它们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已被村民饲养了一个星期,状态较好。
麦田里捡到4只雏鸟
它们从50米高的铁塔上掉下
捡到雏鸟的村民名叫张士龙。他介绍,3月28日,他去农田给小麦打农药,刚走到麦田,就发现田埂上有4只小鸟,“应该是从田中的高压铁塔上掉下来的。”
张士龙说,从去年开始,他家地里的高压铁塔上就有大鸟做巢,而在以前,它们是在南边的一座高压铁塔上,“不知道为什么,去年开始到我家麦田这边来了。”
随着4只小鸟掉下来的还有一个大鸟窝,鸟窝下层是枯枝,上层有很软的茅草。张士龙捡起小鸟后仔细检查,4只小鸟都没有什么伤,但精神不太好,“鸟窝的位置距离地面有50米高左右,落下来还没受伤,这个大鸟窝起到了很大作用。”
高邮市林业站负责人张才志认为,大鸟窝掉下时,因为体积大,减缓了下落速度,同时,又因为鸟巢比较厚,加上里面有柔软的草,也起到了缓冲作用,“如果4只小鸟直接从50米的高空落下,肯定会跌死。”
村民精心喂养一周
原来是国保动物东方白鹳
张士龙随后将小鸟带回家,开始用牛奶饲喂,后来又喂它们小鱼小虾。经过一个星期的喂养,小鸟们精神终于好转了。
虽然张士龙不知道到底是什么鸟,但他觉得这是受国家保护的鸟类,“毕竟大鸟那么大。”张才志介绍,他们到张士龙家后,经过辨认,确认它们是东方白鹳,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张士龙很细心,还给它们找了一个纸盒,并喂了几天,目前这4只小东方白鹳精神看上去不错。”
多方证实
东方白鹳连续多年在高邮繁衍
去年6月,本报记者与扬州绿杨鸟类摄影艺术中心鸟友一道,前往高邮寻找东方白鹳,并在高邮马棚的一处稻田中发现4只东方白鹳。随后又在村民带领下,找到了东方白鹳的繁殖鸟巢。村民反映,东方白鹳至少已连续5年在这里繁殖,每年都能孵3-5只小鸟。
扬州绿杨鸟类摄影艺术中心秘书长杭德泉介绍,高邮湿地资源丰富,是东方白鹳的重要栖息地,目前高邮境内的东方白鹳鸟巢至少有10处。而且,东方白鹳已连续多年在高邮生儿育女。
村民还告诉记者,根据他们观察,每年小鸟长大后,它们就会飞走,基本上每年栽秧一个月后就会离开了,而再过来的时候是春节前,一般年前肯定会到这里来。
雏鸟还需人工饲喂
活鱼活虾是最好的食物
扬州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扬州动物园主任助理闻亮介绍,昨天他们已把4只东方白鹳带回动物园,因为还比较小,还需要人工帮助喂食。
鸟友顾磊说,饲养小东方白鹳最好是用活鱼活虾,“因为在野外,它们父母喂给它们的就是活食,这有利于它们成长,而且要想办法让它们尽快自主吃食。”
顾磊介绍,从东方白鹳的成长来看,一般到夏天就能长成亚成鸟,这时它们就能在野外自己觅食、独立生存了。 通讯员 李小丽 记者 向家富
【追 问】
为何在高压铁塔上筑巢?
东方白鹳认为越高处越安全
张才志介绍,由于东方白鹳喜欢把巢筑在高压铁塔上,因此常受到高压电线危害,近年来他们已多次救助因触碰高压电线受伤的东方白鹳,如2016年就救助了3只东方白鹳,其中2只因为伤势过重而死亡。
东方白鹳经常受到高压线路的伤害,它们又为何执意将鸟巢建在高压铁塔上呢?
鸟友顾磊认为,其实不仅东方白鹳,欧洲的白鹳也有类似的行为特点——喜欢把巢建在高处。“在它们的意识中,越高的地方天敌越少,也就越安全”。在扬州高邮,因为又粗又高的树少,这就迫使它们将巢建在高压铁塔上,“铁塔既满足了高处的要求,而且铁塔稳固,东方白鹳这么大体型的鸟类它能承受。”
【“国保”名片】
东方白鹳
东方白鹳属于大型涉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常在沼泽、湿地、塘边涉水觅食,主要以小鱼、蛙、昆虫等为食。性宁静而机警,飞行或步行时举止缓慢,休息时常单足站立。3月份开始繁殖,筑巢于高大乔木或建筑物上,每窝产卵3~5枚,白色,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约30天。在东北中、北部繁殖;越冬于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