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古今交相映名城展新颜 扬州大力推进古城保护新城建设
2017-03-30 09:4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春天里的瘦西湖五亭桥。

  

  晨曦中的万福大桥。

  

  古色古香的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

  

  夜幕下的广陵新城。

  

  初具规模的西区新城。

  中国江苏网3月30日讯 又是一年春烂漫,今年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的主会场定址花都汇生态公园,目前场馆及公园建设和环境提升等工作正在如火如荼推进……从2002年开始,市委、市政府每年“4·18”都会举办“烟花三月”节,一年一个主会场,瘦西湖、国展中心、火车站、润扬长江大桥、古运河畔、万花园、宋夹城、“双东”历史文化街区、街南书屋、广陵新城、生态科技新城……每年主会场的转换,不仅见证了新世纪以来城市建设的“扬州速度”,也见证了名城扬州“一体两翼”“一核多组团”发展大框架的逐步拉开,一个个靓丽精彩的主会场陆续呈现,扬州城市变得更大、更高、更新、更靓、更厚重……一座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正在崭新展现。

  古 得经典

  文化为魂、生态为基让古城更加宜居宜游

  作为城市“母体”、文化源流和精神家园,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广大市民满怀敬畏之心感恩之心,以传承复兴的理念、审慎保护的态度,推进5.09平方公里的古城保护改造和更新利用工作。

  站在新起点上,扬州重新审视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复兴古城。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申遗成功后,扬州进一步做好古运河和大运河沿线的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对岸线实施生态保护和文化发掘,让沿线再现“青山绿水”、古韵风情,成为古城流动的靓丽风景线。

  古城不仅是老扬州居民的传统生活圈,也是国内外游客的重要目的地。保护更新古城,既要注重保护、延续文脉,更要更新利用、焕发生机,满足本地居民和外来旅游旅行者的双重需要。扬州先后制定了东关街、仁丰里、南河下和湾子街四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在整体保护老城区的基础上,推进各个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创造了古城系统保护的“扬州模式”。

  以打造文化旅游城市为目标,扬州力求把古城打造成为展示历史文化名城内涵的核心区、体现城市文化旅游特色的示范区、功能完善的中国传统民俗生活体验区,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文化旅游、度假休闲目的地。通过街巷体系的梳理提升、基础设施的改造完善、旅游设施的配套健全,特别是因地制宜、见缝插针兴建“口袋公园”,原本稍显老旧、逼仄的古城自此变得更新、更绿、更敞亮,乐于留守的“老扬州”和纷至沓来的旅游者让古城焕发出勃勃生机。

  文化是城市之根,是古城的精魂之所在。扬州矢志不渝做好“旅游+”“文化+”的文章,充分挖掘古城文化内涵,持续推进名城解读工程,特别是近年来精心精细打造了史可法广场、阮元广场、扬中院士广场、吴王夫差广场等彰显城市人文精神、传承扬州历史文脉的文化广场建设工程,让扬州深厚悠远的文化显出来、露出来,浸润市民的心灵,留存在游客们的美好记忆中。

  新 得现代

  “新产业、新人才、新城市”互促并进让新城更加宜创宜业

  兴城先兴人,一个区域的发展离不开人口的快速集聚和人才的有力支撑,特别是最具创新创业精神的年轻人。

  2011年11月,扬州实施区划调整,江都撤市设区、融入主城;2013年市委六届五次全会作出决定:把江广融合地带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扬州城市建设的主战场、主阵地,以创新为引领,以产业为根基,聚焦现代生态文明、现代科技产业、现代公共设施、现代生活设施四大关键,着力打造完整形态的现代新城建设标杆。

  新城建设,交通先行。按照“一核多组团”的战略构想,一条条大通道开工、建成,拉开了未来城市发展的大框架。文昌路东延西延、新万福路和万福大桥等标志性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连淮扬镇铁路扬州段、城市南部快速通道全线开工,中心城区发展框架进一步拉大,面积由309平方公里扩大至640平方公里,现代化大扬州基本定局。

  产业项目建设是新城建设的重中之重。经过几年的努力,广陵新城这片热土上的大开发大建设成果显现,以信息服务产业基地、Y-MSD、环球金融城、交通银行金融服务中心等为代表的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快速推进,形成了集软件信息、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以及总部经济于一体的“3+1”产业架构,集聚了各类人才3.5万人,走出了一条产、城、人高度融合的发展之路。生态科技新城坚持生态立区、创新兴区,就“水、岸、绿、城”四个主题进行深入发掘和精彩演绎,并融入产业综合体建设的单元式开发理念,正在成为生态环境秀美、交通地位凸显、新扬州人集聚、各类创新要素汇集的城市发展新增长极。

  在“一核多组团”现代化大扬州建设的蓝图下,西区新城、南部新城同样是一张蓝图绘到底、凝心聚力抓建设,西部交通客运枢纽投用,新大剧院、江苏旅游职业学院、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新校区等一批重大城建项目加快实施。先看西区,以现代商贸、总部经济等为主的服务业发展颇具规模,实现了区域的产业填充、功能再造;再看南部,城市南部快速通道建设撬动区域更新、产业转型,扬子津片区大学生城、生态中心、旅游板块建设齐头并进……以产城融合、集约建设、组团发展为核心的城市建设发展理念正引领和推动扬州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新实践,扬州古城保护与新城建设相得益彰,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正在扬州大地上交相辉映。本报记者 张孔生

标签:扬州;建设;古城;文化;城市;新城;保护;名城;生态;产业
责编:贾晓君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