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午,漕河风光带成画眉鸟乐园。
中国江苏网3月17日讯 从五台山大桥向西,路北漕河风光带东头,有一处城区最大的遛鸟园。上午,几乎每一个经过这里的人,都会被唧唧喳喳的鸟叫声吸引。
从入口处进去,茂密的竹林边上是一溜边的鸟笼,“每天这里都有八九十只鸟笼,多的时候有150只鸟笼,扬州各处的鸟友都喜欢来这里玩。”资深鸟友吴正德告诉记者。
这里是遛鸟者乐园
吴正德家住东花园,今年67岁,养鸟已有15年,自漕河风光带成为“鸟友俱乐部”后,每天都会来。“我有5个笼子,每天早上骑电动车带过来,这边绿化好,遛鸟园形成已有10年左右。”吴正德很热心,他告诉记者,来这里遛鸟的鸟友,来自城区各处,最远的家住西区火车站,有的鸟友最多一次能带七八笼鸟。“遛鸟主要集中在上午,来得早的大早7点就来了,八九点钟也断断续续有人来,最迟的上午11点多才走。”
漕河风光带环境幽雅,绿化茂密。在遛鸟区,繁盛的绿植中间,有小桥流水,有亭台楼阁。风景虽美,最美的还是鸟叫,几乎每一处可以悬挂的绿植的枝杈上,都有鸟笼,有的甚至一个挨着一个,鸟儿们聚集在一起,开心地唧唧喳喳亮开嗓子,比赛似的,一个比一个声音响亮。“画眉属于英雄鸟,好胜,听到别的鸟叫了,也会开嗓叫,而且要叫得更响亮。”鸟友们介绍,因为画眉有好胜的天性,在南方一些地方,画眉还被用于斗鸟,扬州人养鸟比较文明,主要是遛遛,让鸟儿尽情地欢叫。
遛鸟园的鸟儿全是画眉。“画眉属于野鸟,要带出来遛才鸣叫,不像鹩哥、八哥,属于家里养的鸟。”83岁的朱广朝是遛鸟园的元老级“人物”,他介绍,画眉如果放在家里养,一般不叫,时间长了,就不肯叫了,也就失去了养鸟的乐趣,所以养鸟者每天都要带鸟出来遛一遛。鸟儿欢叫,遛鸟者则在一边侃大山,“大家一起谈新闻、谈古董、谈养鸟,除了不谈家庭,几乎什么都谈,遛鸟也是散心。”
最大的鸟友已88岁
和傍晚广场舞大妈、奶奶们独领风骚相反,记者注意到,在“遛鸟园”遛鸟的都是男士。鸟友们也证实了记者的观察,“来这里遛鸟的全是男士,一般都六七十岁了。”
88岁的刘香龄是这里年龄最大的遛鸟者了,“去年还有位90岁的老先生,今年没有来。”在“遛鸟园”遛鸟,大家一般也有固定的区域,朱广朝、吴正德他们在入口处的主干道边上,刘香龄则在东边的亭子里。刘香龄养鸟已经有40年,他说,刚开始玩鸟的时候,自己还在上班,看到别人养鸟,觉得声音清雅,很好听,便也开始养。“每年淘汰老的换养新的,这40年下来,我养的鸟有几百只了。”“儿子受我影响,也喜欢养鸟,最多的时候,我家我们两人同时有16笼鸟。”
挂在树上的鸟笼有方形的,有圆形的,有腰鼓形的,刘香龄介绍,“腰鼓形的长鸟笼叫亮笼,多养鸣鸟,就是放能叫的鸟;不叫的鸟一般放在方形笼子里,可以帮助鸟儿捺性子。”刘香龄介绍,画眉有野性,有时它会顶破鸟笼的边框飞逃出去,再也不回来。刘香龄曾不慎飞走一只花2000元买的画眉。
城区遛鸟地约有9处
朱广朝老家在城北卜杨,养鸟有30多年了,因为以前在生产队做过队长,在遛鸟园,大家还习惯称他为朱队长,也是遛鸟园的核心人物。他说,30多年前他刚开始养鸟的时候,扬州可以遛鸟的地方就是普哈丁园那一处,遛鸟不如现在方便。
据介绍,市区文昌阁、萃园桥、冶春、荷花池、徐凝门、盆景园、荷花池等处的绿化带,都曾是遛鸟者流连的地方。
“现在扬州固定的遛鸟处有八九个,漕河这边是最大的。”资深鸟友吴正德介绍,目前市区相对固定的遛鸟处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及周边,较有影响的有吴道台宅第对面古运河边、普哈丁园、723所附近河边、务本桥附近河边、玉器厂附近河边、盆景园、荷花池、漕河风光带、来鹤台等处,“以前曲江公园那边也有过,后来散掉了。其他绿化好的地方,也有人遛鸟,以后也许还会形成新的集中遛鸟处。”
漕河边遛鸟园因为鸟儿多,已成为市区一景,也给市民们增添很多欢乐。“每天走到这里,听到画眉欢快的叫声,一天的心情也开朗了。”记者采访时,有的过路市民忍不住停下来听听鸟叫。所在便益门社区被鸟友们的热情感染,近期还打算成立社区遛鸟交流小组,“给居民建立交流园地,让社区充满更多的鸟语花香。”
通讯员 陆虹
记者 仲冬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