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康宇用仪器分析实验数据
用于实验的手机壳
分解手机壳中的物质
中国江苏网3月14日讯 近日,微信朋友圈传言“手机套含有致癌物”,称手机壳携带一种叫做“苯”的超强致癌物,在接打电话、收发微信时,会顺着呼吸道直接进入人体。“手机壳会致癌”的说法是否属实?近日,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研究生刘康宇为验证传言做了实验,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实验证实网上传言系谣言。
网上传言
手机壳含苯,会致癌?
近日,微信朋友圈一条短信让不少网友担心不已:手机壳(套)带有一样最可怕的东西:苯。苯是一种超强致癌物质,我们使用的手机壳就携带这种物质。在接打电话、收发微信的同时,苯会顺着呼吸道直接进入你的五脏六腑。据调查,这么热的天,堆放手机壳的仓库连一只苍蝇、蚊子、蟑螂之类的昆虫都没有,原因就是手机壳里的致癌物质能把它们全部杀死。
这条信息让不少网友慌了神。“我平时最喜欢用手机壳,家里最起码有四五个手机壳轮流使用”。采访中,一位网友就表示,现在年轻人的手机型号都差不多,就靠手机壳展现个性,如果手机壳对人体有危害,就太可怕了。
实验验证
有图案颜色的手机壳含苯
那么,手机壳是否真如网上传言那样,对人体有害?近日,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研究生刘康宇通过现场实验揭开谜团。
刘康宇告诉记者,苯作为一种有机溶剂,在工业生产中主要用于喷漆、印刷、石油化工、橡胶等行业,的确具有一定毒性和致癌作用。因此,验证手机壳中是否含有苯类物质,即可验证网上“手机壳致癌”的传言是否属实。
为进行实验,刘康宇收集了一些旧的手机壳。记者看到手机壳分硬壳和软壳两种,软壳主要材料为硅胶类,据悉这种材料本身是无毒的;硬壳是目前最为常见的手机壳,主要材料为聚氨酯、聚苯酯、碳酸酯等PC材料类,广泛使用于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
实验中,刘康宇首先将收集的手机壳裁取一小块,剪碎之后在二氯甲烷中浸泡一夜,以便苯溶于其中。然后取氯化钾研磨后将粉末置于表面皿上烘干以备于仪器校准基线。实验利用红外光谱仪利用物质对不同波长的红外辐射的吸收特性,进行分子结构和化学组成的分析,看是否能测出苯的特征吸收峰。
实验数据显示:透明的硅胶手机壳没有出现苯的特征吸收峰,而带有图案和颜色的却看到了明显的峰形。“这就说明硅胶类的手机壳是几乎没有苯的,而带有图案和颜色的手机壳大多含有苯这种物质的。”刘康宇说。
有无危害?
含量微乎其微,且不接触人体
那含有苯的手机壳,会不会真的像传言所说对人体造成伤害呢?对此,刘康宇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将这些带有色彩和图案的手机壳再次取样,用有机溶剂溶解测量出溶液中苯的含量,理论上苯是极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然而结果显示却是没发现苯的身影。“有机溶剂都溶不出苯,则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体是不可能直接接触到手机壳里的苯的。”刘康宇说。
那有没有可能苯是挥发到空气中,苯蒸气散入环境中,通过呼吸被吸入体内?扬州大学化工学院老师陈松庆表示,由于苯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比在空气中的好,在有机溶剂中没有溶解出的苯跑到空气中的含量应该是微乎其微。目前国家虽然还没有出台手机壳的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法,但手机壳中的苯含量很少,而且大多是苯衍生物,对人体的危害几乎微乎其微。
陈松庆表示,在日常使用中,手机壳可能会携带大量细菌,使用者平时应注意对它进行清洁、消毒。手机壳主材料本身无毒无色的,为了达到对外观颜色的控制,生产过程中会在主料中加入一些染料和各种添加剂使其外观鲜艳更加吸引顾客,但是“美丽的东西往往是危险的”,选购手机壳时尽量避免选择过于鲜艳花哨。“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含有害物质更少,对身体的影响甚微。而网上的谣言太离谱,大家不必担心。”
通讯员 谢亚京 王自瑶 记者 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