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2月10日讯 6日,本报以《七岁女孩在家当“考官”,父母晚归、饮酒都会被扣分》为题,报道了一名年仅7岁的小女孩在家制作了一份“考核表”,给父母打分。这篇报道引起了不少媒体及市民的关注。
【跟踪】
父母奉献医疗事业
女儿一直引以为豪
昨天上午,记者 再次联系上了正在上班的小天母亲袁女士,袁女士将这一事件的原委更加深入地阐述了一遍。
“我们也是无意间在孩子书包里翻到这份‘考核表’的,心里感到无比愧疚,陪伴孩子的时间确实很少。”袁女士有些无奈地说,她是市区一家医院的护士,由于所在科室平日工作量大,,回到家孩子已经准备睡觉了。小天的父亲是一名医生,平日经常倒夜班,白天真正陪伴孩子的时间也不多。
懂事的小天告诉记者,虽然很希望父母经常陪她出去玩,但是父母为了医疗事业默默奉献,她心中一直引以为豪。
记者一直没有搞清小天从哪学的这种“打分”方式,袁女士提到,以前为了让小天坚持学习钢琴,他们为她制定了一份考评表,根据练琴效果给予评价,最终可以兑换礼品。“我想孩子是受到这种启发,才想到给我们打分的。”袁女士表示。
【反响】
女孩给父母“打分”引全国媒体关注
网友点赞:孩子聪明,家庭民主
6日,这篇稿件一经刊发,就引起了全国媒体及市民的关注,央视网、人民网、环球网、腾讯网、新浪网、中国青年网、网易新闻、澎湃新闻、今日头条等国内几十家国家级、省级媒体予以转载,同时不少教育网站还留下的点评。
网友“追风人”:“这个家庭比较开明、民主,孩子情商才会这么高,用这种方式增进亲子关系。”
网友“请大家叫我富婆山”:“这种方法挺好的,这个考核表达了孩子内在对父母的需求,赞同。”
网友“阿懒才不怪”:“小女孩很厉害,这个举动,就是增进爱啊。”
【调查】
与孩子一起玩耍 凡事有商量
市民詹女士今年28岁,在一家传媒公司上班。对于陪伴子女,詹女士有着自己一套独特的方式。“我专门学习育儿经,为孩子制定了一套交流、教育的方案。”詹女士笑着说,她女儿性格活泼好动,脾气倔强,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又要打破传统的“灌输”形式,她凡事都会和孩子协商,比如商定每天几点刷牙、几点吃饭,只要定下来的事情就不能随意更改。
陪伴是“投其所好”增加亲子交流
市民金先生和妻子在同一家私企工作,两人的上下班时间有所不同,于是夫妻二人在陪伴5岁女儿方面采用的是分工协作。
“我经常加班,一般晚上下班回家孩子都快睡觉了,但是我也不会放弃陪伴孩子成长的机会。”金先生坦言,高质量的陪伴是走进孩子的心灵,增加亲子之间的交流。金先生会在每天孩子睡觉前为她讲三个童话故事,声情并茂地讲述,父女二人相处得其乐融融。 记者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