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扬州代表热议:让创新成为扬州发展“新气质”
2017-02-09 10:0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2月9日讯  聚力创新既是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主题之一,也是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省委、省政府将创新作为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动力。

  面对新战略、新要求、新目标,扬州如何发力,让创新成为扬州发展的新气质?如何让人才的智慧在聚力创新中充分释放,为 建设“强富美高”扬州提供强大支撑?这几天来,扬州代表紧扣“两聚一高”,立足扬州实际建言献策,展开了热烈讨论。

  发展新关口

  从“数量期”步入“质效期”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是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10个方面重点工作的第二条。在一页篇章之中,从创新驱动、创新体系、创新中心、创新工程等600多字22次直接提到“创新”两个字。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省人大代表、仪征市委书记张震宇介绍说,扬州经过“十二五”期间的长足发展,GDP已突破4000亿元大关,经济发展站到了新的关口,必须从过去注重增长向注重内涵转变,其中最重要的发展动力就是创新。

  “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和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不断降低人才创新创业和居住生活成本”……省人大代表、江苏华伦公司董事长吴义彪用黑笔在报告中对创新一个个进行圈注。他介绍说,去年华伦公司的销售只增长了3%,而税收和盈利增长了40%以上,其背后的“奥秘”就是创新。

  “创新就是要将对数量的重视转化为对质量和效益的追求”,吴义彪认为,创新是企业今后发展的动力,对于一个地区来说也是如此。只有一个个企业创新了,一个个创新项目才能驱动一个地区产业和经济转型升级。

  “要以创新撬动未来,激发更强动能。”省人大代表、高邮市菱塘乡乡长薛元金认为,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如今劳动、环境、土地等原有的优势在快速消失,实体经济不靠创新根本无法生存,扬州与全省一样,只有利用创新驱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今后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回首过去几年,扬州获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省首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连续第五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市”称号,成功创建国家高新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全市高新产值从2010年的2224亿元增至2015年的4032.3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1%;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从2010年的174家增至目前的640家……成绩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对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准确把握,也是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坚持。

  科技创新,已成为扬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世界名城的强力引擎,正源源不断释放出新活力。

  创新牛鼻子

  抓住项目打造发展新引擎

  “组织实施前瞻性产业技术创新专项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力争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50个重大自主创新战略产品……”省政府工作报告为扬州未来发展指明了更加清晰的路径。

  事实上,扬州早就将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动力,并启动了一系列的创新工程。在去年召开的市第七次党代会上,明确将创新发展作为未来五年要集中力量干的“十件大事”之一。即:未来几年,我市制定实施“12345”创新发展工程,大力推进1个国家级示范,即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建设,建设20个特色小镇,打造3大创新板块,每年新开工40个重大服务业项目、50个重大工业项目,将创新摆上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位置,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引擎、城市转型的主动力。

  “如何让创新之火燃得更旺?”省人大代表、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陈曦认为,要抓住创新的牛鼻子,就是以项目打造发展新“引擎”。对于开发区来说,一方面是加快现有产业的转型升级,例如光伏产业,面对当前激烈的竞争形势,只有采用先进的技术、先进的工艺推动光伏产业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要着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开发区近期重点引进高端制造业大项目特别是一些欧美项目,并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聚和特色。

  “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更要抓好创新,在发展创新项目上下足功夫。”省人大代表、扬州灯泡集团董事长高志刚认为,他们企业的指示灯在行业处于龙头地位,目前正适应技术的变化,把指示灯升级为LED灯,要以这个新产品的创新来增强企业的质效。目前,扬州灯泡集团企业已尝到了创新的甜头,同样职数的员工产值却提高了2倍。“这说明企业不去创新,最终会被市场所淘汰。” 

  省人大代表、江都区邵伯镇渌洋湖村党委书记张福龙认为,省市正在强势推进263专项行动计划,原来的规模养殖面临调整,村里正顺应发展新形势,将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加大投入,将规模养殖转为规模种植。“目前4000亩无公害大米的计划更需要科研,才能让农民的‘口袋’更实。”

  激发新活力

  创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生态

  “加强人才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人才培育、引进和使用机制,加快培育本土人才,大力引进海外高端人才。”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让不少扬州代表感触很深,尽管现有不少促进产学研融合的政策,但创新环境还需要体制机制的深刻变革。

  没有人才,企业走不到科技创新的前沿。扬州企业吸引创新人才还严重不足,一些代表表示,这不仅仅是推倒挡在人才与企业之间的一堵“墙”,而是需要一整套的体制机制创新。

  回顾这几年,正是因为坚定不移地坚持“兴城先兴人”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走“新产业、新人才、新城市”的战略发展之路,才为各类人才聚集发展造就了一片沃土,让扬州这座千年古城拥有了焕发青春活力、永葆发展生机最重要最持久的动力。

  省人大代表、江苏波司登公司总经理何其新认为,今后扬州应更加注重激发社会的创新活力,培育引进创新创业、高技能、教育卫生文化等各类优秀人才,加快由“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试点“才有所居”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扎根扬州创新创业。

  何其新建议,要建设创新文化,营造现代企业家精神,鼓励企业家把企业做强做大,真正做原创型的、有自主品牌、有核心技术同时有较高国际市场占有率的产品或企业集团,打造扬州乃至全国的品牌;对科技人员、普通技术工人来说,主要是强化“工匠精神”;对全社会而言,要营造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文化氛围,使整个社会充满创新活力、不断奋发向上。

  扬州代表认为,聚力创新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创新生态,不是一个单一创新要素,不只是一个人才问题,也不只是一个资金的聚集,政府“这只手”可做的很多。比如创新型的产品要降低门槛,非创新性的、过剩产能的产品,要提高门槛,只有这样才能让高端要素向创新的方向流动。

  吴义彪说,创新的评价标准也要多维,不能用钱来“成王败寇”,以短期的经济效益来论输赢。不能只问,你回来10年挣了多少钱?而要多问,除了挣钱以外,你还为行业带来哪些引领作用,还对激发这行业带来哪些作用?当创新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认识时,聚力创新就落到实处了。

  记者 锦岭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