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2月6日讯 外出扣两分、酒味很浓扣六分……市区一户三口之家发生了一件新鲜事,一名年仅7岁的小女孩在家里制作了一份“考核表”,给父母打分,只要父母违规就会被扣分,遵守即可加分。原来,这名小女孩的父母平时工作繁忙,陪伴时间较少,这一举动也架起了亲子沟通桥。
【新鲜】
孩子做“考官” 父母晚归、饮酒都会被扣分
市区一户三口之家出了一件新鲜事,孩子的一个举动让一对80后父母哭笑不得。年仅7岁的女孩小天(化名),刚读小学一年级,从去年开始,小天就在家中墙壁上张贴了几页纸的“考核表”,却并不是由父母来考核小天,而是小天用来考量父母一年的生活习惯。
记者注意到,这份“考核表”名为“吃饭录”,考核对象为父亲和母亲,采用打分制,分别从外出、酒味很浓两方面进行打分。如果其中一人晚归或者晚间出门,小天就会在表格中记上一个“△”;如果其中一人饮酒且酒味很大,小天就会在表格中记上一个“×”。不外出记上爱心符号,表现很好记上“☆”。
如何扣分、加分呢?小天制作的“考核表”最后一页附加了一项“奖励栏”,其中注明了奖励备注。一个“△”扣两分,一个“×”扣六分,爱心符号加一分,“☆”加四分。如果父母其中一人一个月下来总分达到了20分或20分以上,将会得到奖励,亲吻3个、牵手6个、敲背40下。年底达到8次以上的“爱护之星”就可获一个小礼物。
【缘起】
“爸妈工作忙,陪我时间真的很少”
小天年仅7岁,在很多人心目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玩耍的时间都不够,怎么会想起来为父母制定这项“考核标准”?记者随后联系上了小天的父母,原来他们两个都是从事医疗行业,父亲是市区一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生,母亲在同一家医院做护士,工作性质注定了夫妻二人陪伴孩子的时间较少,小天平时除了上学就是上兴趣班,与父母的交流甚少。
“我们夫妻两个平时都要上三班,我先生经常上夜班,白天只能在家睡觉,接送孩子的工作基本交给了爷爷奶奶。”小天的母亲告诉记者,从2016年开始,也就是小天还在上幼儿园大班时,也不知道孩子在哪里学的,就在家里客厅墙上挂上了这份“考核表”,当时他们夫妻二人顿时感觉到了愧疚。
“在别人看来,给我们打分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不过再想想,还是我们陪孩子时间少了,这是孩子在控诉我们。”小天母亲内疚地说。当记者询问小天为何会想起给父母打分时,小女孩天真烂漫地说,“爸爸妈妈平时工作很忙,爸爸有时还喜欢喝酒,陪我的时间很少。”
【效果】
家长从难堪到慢慢习惯,交流逐渐增多
在记者与小天交流过程中,她显得有些内向,不过想法要比同龄人要多。“我也是和别人学的,听说给爸妈打分能让他们多陪我玩,所以就这么干了。”小天腼腆地说,她还准备进一步修改打分项目,将更多的生活习惯加进去,比如是否随地扔垃圾、是否说脏话等。
面对孩子的批评,有着高学历的小天爸爸刚开始觉得“有点难堪”,工作压力大,偶尔喝点酒实属正常,但在孩子眼里就是天大的“过错”。随着小考核实行一年之后,小天爸爸也慢慢习惯了,觉得自己的问题被孩子指出来也不是丑事。“我们也进行了反思,教育孩子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陪伴。”小天父亲说,自从小天利用“考核表”来监督他们的言谈举止,一家三口之间的交流也增多了,他也腾出更多时间来陪伴孩子。
【专家】
增加了沟通 让孩子有成就感
小天在家当“考官”的现象,到底说明了什么问题?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吴林斌分析,作为父母,虽然天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但和孩子一起交流的时间却很少,即使有也是简单的一问一答方式。通过这种简单的沟通方式,家长是不可能走进孩子们内心世界的。一旦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就会慢慢出现裂缝,从而导致各类家庭问题的发生。
“孩子通过打分这一形式来向父母提要求,只要父母完成了,孩子心理就会获得满足,增加了沟通,还能让孩子收获成就感。”吴教授说。
记者 陈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