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江苏物种日历·冬至 |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2022-12-22 09:47: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咏廿四气诗·冬至十一月中》

唐·元稹

二气俱生处,周家正立年。

岁星瞻北极,舜日照南天。

拜庆朝金殿,欢娱列绮筵。

万邦歌有道,谁敢动征边。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二十二,在公历12月21日至12月23日之间交节。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地球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冬至后,太阳直射的位置逐渐北移,北半球的白天逐渐变长,正所谓“冬至日头升,一天长一针”。

冬至大如年,迎福践长

“冰益壮,地始坼”,冬至时,天寒地冻,北风频至,各地已进入最寒冷的一段时期,即人们常说的“进九”。江南俗谚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待到九九归一,万物复苏,春日如约而至。

“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此时阴阳二气开始逆转,生命活动趋于活跃。在农耕社会,人们靠天吃饭,光照时间更长,意味着农作物更易于生长,冬至也因此被看作极为重要的农时节点,宜兴修水利,进行农田建设、积肥造肥。有农谚道:“冬至出日头,过年冻死牛”“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生。”

人们常说冬至大如年,不仅是因为冬至乃24节气之首,是最先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在很长一段时间,冬至更被看作是一年之首。从汉武帝制定《太初历》之后,才将农历的一月作为岁首,让冬至正式与元旦区别开来,成了一个独立的节日。

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

冬至,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一候,蚯蚓结。

《月令章句》曰:“蚯蚓在穴,屈首下向,阳气气动则宛而上首,故其结而屈也”。古人认为,蚯蚓是阴屈阳伸的生物,阴气盛就蜷缩在土里,阳气盛就出来活动。立夏二候中,蚯蚓感阳气而出。地气趋于寒冷之时,蚯蚓的身体是向下的。进入冬至时节,阳气微生,蚯蚓的头开始转而向上,身体像是打了结儿的绳子一样。

二候,麋角解。

在七十二候中,麋与鹿是两种动物。鹿是山兽,属阳,角支向前生长,麋形是泽兽,属阴,角支向后生长。夏至,阳气达到定点,阴气微起,鹿角感阴气而脱。冬至,阳气初生,麋角感阳气而脱,此乃“阴退之象”,也体现了古代阴阳之说。

麋鹿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又被称为“四不像”。江苏盐城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最初建立的麋鹿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目前占地面积最大、野生麋鹿种群数量最多的自然保护区。目前,保护区已成功建立人工驯养种群,为麋鹿远缘血液交换、麋鹿种群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候,水泉动。

《淮南子》记载:“日冬至,井水盛盆,水溢。”《礼记集说》:“水者,天一之阳所生,阳生而动。言枯涸者,渐滋发也”。阳气萌生,井水上涌,泉水流动。在有些地方泉水温度比环境温度还要高上一些。

数九画九,吃饺子,吃汤圆

古人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冬至在四时八节中地位极为重要,围绕着冬至形成了丰富的节气习俗信仰与岁时活动。

冬季数九时,人们会唱《数九歌》,以记寒暑,歌中收录了许多民众习惯的物候气象。《清嘉录》曾记载苏州一地歌云:“一九二九,相唤弗出手。三九廿七,篱头吹觱栗。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穷汉街头舞。不要舞,不要舞,还有春寒四十五。六九五十四,苍蝇垛屋栨。七九六十三,布衲两肩摊。八九七十二,猫狗躺渹地。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刚要伸脚眠,蚊虫獦蚤出。”

除了数九,人们还会“画九”“写九”以作消遣。常见的《消寒图》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上书“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个繁体字,每字九笔,共八十一笔,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顺描画一笔,每过“一九”便描完一个字,九九回春时即大功告成。还有一种《消寒图》是以梅花为底,被称为“雅图”。据《帝京景物略·春场》记载:“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染完八十一瓣,便是冬尽春深的日子了。

冬季湿冷苦寒,更需要通过食物积蓄能量,各地也出现了各种冬至食俗。

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冬至有吃饺子的习俗,意为“消寒”。饺子的形状酷似耳朵,也有地方将吃饺子的习俗称为吃“捏冻耳朵”。有谚语云:“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在江南地区,流行冬至吃汤圆。“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圆”意味着团圆、圆满,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图源: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徐春晖燕钰

标签:
责编:徐春晖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