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江苏“最美科技工作者”︱焦青太:科创路上的追“光”者
2022-11-02 11:21: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作者:国亚妮  
1
听新闻

在海拔4500米的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世界上第一个太阳能实际运行保证率达到100%的太阳能集中供热工程此刻正迎来它的第5个高原采暖季。它为全县6000多户居民提供清洁供暖,开辟了一条清洁供暖的全新路径,为全球近零碳社区的探索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中国方案。它的技术完成者就是太阳雨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焦青太所带领的太阳雨集团技术研发团队。近日,省委宣传部授予焦青太“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从头开始 打造一支清洁能源研究的精英团队

2001年,焦青太结束了在新加坡一家上市企业长达五年的工作,回到老家连云港。那时,一家只有几十个员工的太阳能生产企业向他抛来了橄榄枝,这便是还处于创业阶段的太阳雨集团。除了企业规模上的落差,更重要的是,从事机械设计的焦青太,要在一个全新的领域从头开始。

焦青太说:“公司做的产品,听起来很新颖,叫做太阳能热水器,当时我就感觉这个产品有前途,能看出来国家对环保、节能越来越重视。”

从事清洁能源研究22年,行业的高速发展、企业的快速壮大都在印证焦青太最初的想法。也让他意识到,清洁能源研发的持久力,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在科研的同时,他也将更多精力投入打造一支清洁能源研究的精英团队。

太阳雨集团有限公司清洁热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许道金回忆,团队组建初期的时候,刚上班的年轻人比较多,大家是研发小白,技术能力差,难免会被批评,见到焦青太的时候总会有点紧张。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团队成员们的工作越来越严谨,技术水平也逐步提高,焦青太对大家的批评也越来越少。“原来,他的严厉是对每一个人的用心培养。”

随着公司国际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对会英语、懂技术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强烈,焦青太希望每一位研发人员积极提高技术水平的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迎合公司的国际化战略需求。在他的号召下,公司成立“英语学习小组”,每周进行一次“英语角”活动,公司还成功举办了四届“‘新启航’英语竞赛”活动,为公司培养了大量既懂技术又英语水平较高的复合型人才。

在太阳雨集团有限公司空气能研发中心电控主任徐同杰看来,焦青太让大家明白了坚持学习的意义。“焦工的英语非常流利。他利用一切场景,比如组织看电影、专业术语对话、国际交流、到国外学习等等一切机会让我们锻炼英语,现在我们参加国际会议可以不用翻译,和外国专家交流。”徐同杰说。

攻坚克难 实现技术赶超

“对于一个大型的太阳能集中供暖系统来说,它涉及的技术领域是非常广的,包括集热聚热供热用热,这里面很多技术都属于国内外技术空白,只能靠我们团队摸着石头过河,各个击破。”太阳雨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TOB事业部总经理李开春说。

太阳能集热器作为将太阳的辐射能转换为热能的关键部件,也是焦青太团队需要攻克的重要项目之一。曾经,集热器核心技术很长一段时间掌握在欧洲发达国家手中,并且对中国企业实行技术封锁。焦青太说:“我们国家规定太阳能集热器的转化效率是72%,欧美发达国家太阳能集热器的转化效率可以做到80%以上,8%从技术上讲,实际上是一个代差,是我们这个行业卡脖子的一个技术,是我们必须攻克的难题。”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中国的太阳能集热器只能依靠进口时,焦青太早已带领团队开始了太阳能集热器的研发攻坚。2021年,国产大型太阳能平板集热器横空出世,填补了高海拔、高寒、大风等极端环境下的太阳能供暖空白,产品性能远超欧洲,实现了真正的技术赶超,在欧洲市场引起轰动。“91.8%的太阳能集热器效率,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理论的极限,焦工带领我们最终创造了太阳能集热器的新的记录。”李开春说。

一片小小集热器的背后,是科研团队无数个不眠之夜,无数次攻坚克难,最终推动太阳能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在国际上发出了中国声音。

“之所以能够实现技术的赶超,是因为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和研发,通过不断的研究开发吸热板芯、面板玻璃、保温材料、边框背板、换热流道、焊接工艺、导热介质,经过上百次的各种测试和参数优化,不仅仅是在集热器性能的某一方面实现突破,而是在各个方面,实现全面升级。”焦青太说,“我们所有科研人员一直在暗暗努力,就是希望有一天我们能用上自己的太阳能集热器技术。”

坚持不懈 成就全球标杆项目

集热器只是太阳能集中供热工程的一个设备。而整个工程需要应用太阳能集热、储热以及低温供热技术。结合西藏地区光照条件充足的特点,可以把春夏秋三个季节盈余的太阳辐射能量吸收并储存起来,用于当地整县老百姓的生活供暖。

在清洁热能研究院团队第一次去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采暖项目调研时,包括焦青太在内的团队成员们高原反应特别厉害,头昏脑胀、呼吸困难,每天都要靠吸氧气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而且经常会碰到断水断电等恶劣环境情况,时间不久,大家都难以忍受。

除了恶劣的工作环境外,团队成员们还面临着巨大的技术难题。“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上,高寒、大风天气、坚硬的冻土层,这些因素无论是从项目的施工还是运维上,都给我们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我们除了要解决太阳能高效吸收的技术难题,还要解决太阳能热量的长时间存储和长距离传输的技术要求。”李开春直言:“这些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没有先例可循的,都要靠我们自己摸索。焦工带着我们团队做的时候,也没人相信我们能成功。”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焦青太仍旧鼓励着团队成员:“作为研发人员,就要耐得住寂寞,时刻保持工匠精神。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忘初心,坚定自己的选择,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每件事。”就这样,团队成员们坚持了两个多星期,高效完成了该项目的调研和设计方案论证工作,为后期浪卡子县采暖项目成功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焦青太和团队成员们终于圆满完成了项目。对于期间的种种经历,焦青太回忆:“很困难,耗费体力心力,做到之后回头就觉得不算什么。目前这个项目经过多个供暖季的实际运行,极大地改善了居民基本生活条件和办公条件,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如今,这个项目也成为了全球大型太阳能集中供暖的标杆,为整个中国太阳能行业争光。”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国亚妮

标签:
责编:袁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