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江苏大工匠 | 戴文博:世界金牌选手的幕后英雄
2022-04-21 09:29:00  
1
听新闻

晚上十点,江苏常州技师学院的工业机械项目中国集训基地仍亮着灯,中国教练组组长戴文博和五名国家队的选手正在交流沟通,为即将到来的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机械项目中国集训队五进一比赛做准备。与选手同吃同住,封闭训练一个多月,这样的日子,他早已司空见惯。

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每两年举办一届,是展示和交流职业技能水平的重要国际平台。今年是戴文博参与世界技能大赛选手训练工作的第7个年头。作为教练,他曾指导宋彪获得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机械项目金牌和阿尔伯特·维达尔奖,指导张维钰获得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机械装调项目铜牌,指导谢村善获得全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工业机械项目银牌。

时间倒回2017年,工业机械装调赛项首次被纳入世界技能大赛的正式比赛项目,也是中国首次参加该项比赛。“那时候,国内没有任何资料可以参考借鉴,国内与国际的评判标准也存在差异,我们甚至连比赛内容和规则都不了解,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摸索。”作为中国教练教练,戴文博就像是选手的“指挥棒”,如果方向指错,那么训练多年的成果就将功亏一篑。

距离比赛还有4个多月,以戴文博为首的教练团队开始了忙碌的准备工作,从翻译历届赛题、评判规则到研究机加工、预防性维护、焊接和装配、气动和液压技术等模块的技能点,分析和解决赛项的工艺要求、加工难点。

在准备过程中,还有一部分新技术、新工艺是中国教练不掌握的。戴文博便积极查阅国外的资料和寻找外援,邀请世赛项目经理、首席专家、国外选手来到训练基地交流,并找到赛项使用的国外机器,便于选手提前适应。

由于世赛赛题是暗题,赛题全靠教练猜。戴文博在第44届世赛工业装调项目冲刺阶段,便根据公布的名字基本猜到比赛方向并开发了模拟赛题。“当时中澳交流赛,赛项经理也来到中国,在三四天时间里,我通过观察了解到经理爱好健身,便大胆预测会有脚踏水净化系统的赛题,最后在赛场果真出现了。”

训练是精益求精的过程。戴文博将训练方法概括为“难、严、真、量”四个字,训练全部模拟真实比赛,且内容、要求都难于比赛标准。“比如常规加工时间需要一个小时,在平时训练,尤其是到后期,我会要求选手40到45分钟之内完成。只有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拔高水平,才能在比赛的时候更加从容。”每天训练的时长都要达到12个小时以上。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选手的技艺不断精进。

戴文博坦言,对于训练选手自己没有什么特殊的训练技巧,唯一能做的就是一直陪着选手,时刻关注选手完成每个训练课题的过程和结果,如果选手有问题可以立刻找他询问。为了缓解选手的压力,他有时候还会带着他们一起跑步、打球,做到科学训练和心理训练并重。

长期准备后,竞技场上方见真章。在阿布扎比比赛期间,选手在赛场上拼搏,教练则要做好全方面的后勤保障工作。除了每天做好选手比赛内容的技能分析和策略安排外,戴文博还要关注和安排选手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等。在比赛期间,选手休息了,戴文博和教练团队还要通宵研究题目和战术。“那时候每天都精神高度紧张,身心疲惫,但在选手面前,我们要表现得非常轻松,不能给选手增加心理负担。”

经过4天20小时的鏖战,宋彪在1260余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以全场最高分荣获大赛唯一的阿尔波特·维达尔奖。

每一块奖牌的背后,都凝聚着一群“幕后英雄”的心血。2021年年底,戴文博获评“江苏大工匠”称号,在他看来,工匠精神可以归纳为“敬业、精益、专注、创新”八个字。未来,他会弘扬“工匠精神”,继续将职技人才培养的重担挑好,培养出更多技术优秀的技能人才。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徐春晖

标签:
责编:徐春晖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