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成为我国高发、频发的犯罪类型,给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电信网络诈骗的治理,成为一个比较棘手的社会、法律问题。强化银行的审查义务并加强其与公安部门的合作,是有效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的重要方式。工行盐城分行营业部积极加强警银合作,共筑反诈“防火墙”。
促进信息共享,提升反诈治理合力
2022年9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着重强调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应注重源头治理、综合治理、齐抓共管、群防群治。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账户风险防范的第一道防线,应同有权机关紧密团结、高效合作,着力提升电信诈骗犯罪治理效能。银行网点工作人员作为现场可疑线索的直接接触人,应持续提升反诈意识和强化业务风险识别能力,对于可疑业务,应灵活与嫌疑人沟通并立即报告公安部门,加强网点源头防控,形成联防联控合力。对于非现场可疑线索,银行工作人员应定期通过后台查询日常流水、转账记录,对于明显异常的账户,应进行临时管控并及时向公安机关移交线索,由公安机关进一步跟踪排查,同时畅通同公安机关沟通渠道,及时反馈信息,营造高效、流畅、稳定的警银合作环境。
强化警银联动,提升反诈治理效率
反诈工作打的是信息战,对于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的治理,不能光靠政府部门,商业银行作为反诈的第一道防线应大力加强同公安机关间互联互享,切实压缩犯罪空间和土壤。2023年6月,盐城市公安局研发全省首个“警银通三方尽调”APP预警模型,持续深化公安、银行、运营商三方联动,加大“两卡”源头管控力度,今年以来,累计预警风险开卡记录5.1万条,拦截高风险开卡行为4600余条,通过多方合作在源头堵塞电诈风险。盐城分行营业部积极配合属地公安反诈要求,不折不扣完成开卡、提额、大额取现、账户升级等情形反诈登记,推动情报共享、资源共用、情况互通、工作互动,有效实施反诈风险前置打击、集群打击。另外,分行营业部持续加强风险数据监控和信息挖掘能力训练,不断提升反诈前瞻性、主动性,积极履行反诈社会责任,会同公安机关共同形成打击惩治合力。
加强学习宣传,提升反诈治理水平
学习是行动强大的先导力,培养反诈意识是银行开展反诈工作的内生动力。营业部积极开展反诈学习教育,努力筑牢反诈第一道防线,进一步营造安全的金融环境。一方面是强化内部培训,提升员工反诈能力。营业部积极调动行内法律人才带头开展学习,对《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重点法律开展解读;开展“行长讲法律”活动,由支行长通过网点晨会带头学习,营造员工良好学习氛围,诱发员工主动学习。通过常态化开展学习,充分提升员工法律风险防范与化解能力,助力员工准确识别可疑交易和诈骗行为,有效提升反诈能力。另一方面创新宣传形式,提升宣传效果。为了吸引公众的注意力,不断创新反诈宣传形式,以轻松幽默的方式传递反诈知识。巧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牢牢抓住网点阵地宣传,让群众对反诈知识听得懂、记得住,充分激发公众学习热情,提高宣传效果。
警银联手为人民,打击犯罪护安全。作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的第一道防线,金融机构应同有权机关高效合作,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积极践行金融服务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守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以实际行动全力构筑反诈安全保障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