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0月11日盐城讯 东台市南沈灶镇小学注重通过劳动“润心”,学在“研途”,引导学生从“乡土”到“乡情”,感受乡村发展变化,真切了解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感悟新时代美好生活、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完善课程体系,提高劳动教育设计力
如何让农村小学的劳动教育有新意、持续推进?东台市南沈灶镇小学少工委针对学生不同年龄和学习阶段的特点,结合家乡自然与人文特色,设计了一套包含校内课程、教学大纲、考评方式的完整课程体系,引领同学们在做中学、做中悟、做中思、做中长。
东台市南沈灶镇被誉为“果蔬椒乡”,校本课程中包括依托家乡特色设计的“我是小椒娃”系列课程,具体有“我是小椒娃”——学习“青椒劳模”小能手、“我是小椒娃”——青椒种植小能手、“我是小椒娃”——青椒采摘小能手、“我是小椒娃”——青椒销售小能手、“我是小椒娃”——青椒美食小能手等。每门课程都包含了劳动实践情境、劳动成果评价、劳动反思等模块。
走进实践基地,增强劳动教育实践力
果蔬椒乡我来赏。南沈灶镇小学把果蔬椒产业园作为少先队校外实践基地。队员们进入产业园温室,映入眼帘的是架子上的一株株椒苗、一盆盆观赏椒,颜色各异,形态不一。现代农业的种植技术、现代农民的智慧力量在队员们的眼前展现得淋漓尽致。
果蔬椒苗我来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队员们纷纷摩拳擦掌,学习锄地栽苗。挥锄间,不仅是单纯的知识累积和身体力行的实践,更是对家乡乡村振兴之路的进一步了解。
果蔬椒“香”我来画。队员们手持形态各异的果蔬椒,仔细观察,认真讨论它们的品种、特征和用途,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多彩的果蔬椒世界和家乡丰收的喜悦。
劳模精神我传承。少先队员们了解到果蔬椒产业园有一位江苏省劳模徐仁书爷爷,他有着三十多年青椒种植的经验,作为一名农民党员,徐仁书积极参加村里的“六分地”脱贫攻坚行动,带领低收入农户种椒致富,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徐爷爷的事迹让队员们加深了对劳动精神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个个立志要认真学习知识和本领,将来投身乡村振兴,传承劳模精神。
开展多彩活动,提升劳动教育活力
丰富多彩的校内劳动是激发队员劳动兴趣和热情的有效方式之一,是对劳动教育必修课的重要补充和延展,也是增强劳动教育活力的特殊方式。为此,学校少工委通过成立劳动小社团、设立劳动周的方式开展长效性、持续性的劳动实践活动。
成立“我是小椒娃”劳动小社团。该社团主要负责对果蔬椒产业园劳动实践基地进行日常管理;还负责面向全校队员宣传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定期由辅导员教队员们制作有关青椒的美食等,让队员们增长劳动本领、传播家乡味道。
设立“我是小椒娃”劳动周。结合仪式教育,学校将每年四月的最后一周设立为劳动周,开展以“我是小椒娃——劳动创未来”为主题的劳动周系列活动。每个劳动周到来时,学校少工委都会召开动员大会。系列活动结束后,学校会开展成果展示交流会和劳动技能大比拼,并进行评优评先,颁发红领巾奖章,整个过程仪式感满满。
通过对果蔬椒产业园一次次寻访、一次次研学,南沈灶镇小学先后涌现了一批批优秀的红领巾讲解员,在不同场合分享着家乡的乡村振兴、分享着果蔬椒乡的丰收与喜悦。2023年10月,该校六(4)中队刘子涵凭借《“果蔬椒乡”的故事》,在讲解员风采展示活动中先后荣获东台市一等奖、盐城市一等奖、江苏省“科技馆”一等奖;《寻访“青椒老徐” 争做新时代“小农人”》视频被《辅导员》等视频号录用,播放量超过一万;该校史虹霞老师在盐城市辅导员大赛案例分享中荣获特等奖;五(1)中队队员曹沐扬在“我是美丽江苏小主人”征文活动中,以《星光不问赶路人 一生秉承做一事——红领巾寻访江苏省劳动模范徐仁书爷爷》一文荣获江苏省特等奖。
下一步,东台市南沈灶镇小学将进一步通过劳动“润心”,学在“研途”活动,引导少年儿童学习家乡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记得住浓浓乡村振兴味。从认知到实践,引导队员们既能在课本中学习劳动知识,也能在实践中不断锤炼劳动本领和技能,做有志向、有担当的新时代好队员。(何彩霞 宋书明 王卫峰 唐冬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