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5月26日盐城讯 又一省级智慧校园示范校!3月中旬,江苏省盐南高新区新河实验小学发布了一则好消息:经过近半年的申请、核定,新河实小“杀出重围”,成为了2021年盐城市唯一一所成功通过认定的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智慧校园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发布的喜报最后,新河实小这样说。
纵观盐南高新区教育发展的经纬罗盘,近年来,该区教育发展中心始终以智慧化为航向,持续加强现代化教育体系建设。在为全区教育体系注入7000余万元“智慧”资金后,递交出了教育城域网、现代教育云、智慧校园“三张名片”。目前,全区中小学已经100%创成省、市智慧校园。
资源共建共享 点亮智慧校园
“‘双减’工作在减轻学生压力的同时,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我们进行改革的目标。”盐南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主任仓定志指出,在考察全区范围教育发展情况后,他坚定全区教育的工作思路:“要让全区教育信息互联互通,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教育互联信息的共享在全区有坚实的基础,随着课堂录播设备的全区覆盖,各校依托的现代化云教育系统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功效。录制、上传、研讨,越来越多的优质课堂教学资源源源不断地流向全区教育网。全区学校与上海市实小、华师大附小、南师大附小、浙江鹿鸣小学等名校合作办学全覆盖,合作学校之间累计开展网络研讨100余场次,实现异地教学、互动教研“零距离”。
远程一键控制教室灯光设备;互联网端观测植物生长动态;全角度学生行为线上评测体系……这是盐南高新区敬贤路实验小学为学生打造的校园“智慧生态”。无所不在的“智慧元素”让这个以“科技”主题立校的特色校正在变得“无所不能”。
开展“智慧社团” 拓宽学生思维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维持正常生长需求。”在敬贤路实小与大丰荷兰花海共建的物联网生态花房中,被绿植环绕的学生们正在学习如何远程监控盆栽,通过app实现灌溉、加湿、补光。穿上物联网科技外衣的新型种植对学生们的植物知识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在趣味性探索中正在转型成为“新时代小花农”。据了解,在学校开设的39个社团课中,有3D打印、科学实验、无人机等科信类社团24个,科技融合型社团占比100%,而全区范围的科技类社团有近百个。
在新河实小无人机社团课上,社团负责人韦梁和老师正在为同学们讲解无人机的使用方法及操作步骤,同学们认真聆听,积极讨论,课堂氛围十分活跃。终于到了同学们最期待的试飞环节,此刻的社团活动室十分热闹,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一阵一阵地传来,在韦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着手操纵无人机起飞,让无人机在空中时而凌空盘旋、时而急速俯冲,全场的同学们都睁大了眼睛紧追无人机的“舞步”,精彩之处更是引来阵阵喝彩。
“孩子们虽然练习的时间不长,但都对无人机充满了浓厚的兴趣,相信通过进一步训练,无人机社团一定能‘飞出’名声。”社团负责人韦梁和老师充满信心。
巧用智慧工具 助力线上教育
疫情防控期间,为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让部分居家的孩子安心“在家学”,实现“停课不停学”,日月路小学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推送给老师及学生,要求各班级学科任教老师根据各自教学进度,每天布置学生自学相应课程内容并提出详细的自学要求,同时运用社交软件,进行线上辅导、答疑等活动,让学生居家生活丰富多彩,让学生们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同样的学习,收获共同的成长。
在希文小学,各班建立专门的直播学习群,作为教师发布直播链接与作业、学生上传作业、教师批改后反馈的师生联动平台,居家隔离的孩子也可以像在班孩子一样,在智慧平台上获得评价、赋分。学校还每日利用晨读时间,让在班同学与居家隔离同学通过网络进行互动,交流学习与生活,密切关注居家学生的日常生活、心理状态,让居家的孩子感到温暖与幸福。
2021年底,盐南高新区成功创建成中国教育信息化“项目式学习共同体示范区”,日月路小学等4所学校创建成全国STEM创客教育实验学校,引入国内教育信息化专家智库,为该区学校提供教师高端培训、各级赛事指导和教研成果提炼,助力教育工作者的思维信息化转型。
在持续提升教师信息运用能力后,盐南高新区也正在为智慧教育融入新思考。“我区各学校正在建立老师和学生个人的长期数据库,我们看到的不止是一届届的学生,而是一代代学生和老师的思维、技能、品格的成长。”敬贤路实小副校长季弘群打开自己的智慧教育平台界面,显示他曾1400余次为学校学生在校行为进行“点赞”,这些线上“个人评估”数据将汇聚成学生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表,为学校学、思、行教育提供新思路。“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盐南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主任仓定志表示,从“这一届”到“这一代”,智慧校园的建设有着比当下更深远的意味。(韩依纯 李长青 廖子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