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5月13日盐城讯 优化营商环境,稳住市场主体,是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稳住经济大盘、稳住市场预期最重要的一环。
今年以来,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市场主体,主动服务、精准施策、保供稳产。1-4月份,累计兑付省市纾困帮扶资金1.24亿元、惠及企业267家;为374户纳税人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8.24亿元、退税额全市第一;减租57户、减免租金246.2万元;为中小微企业提供1.07亿元担保贷款支持……打出了一系列助企纾困“组合拳”。
真金白银“惠企”
近日,江苏东禾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卞明格外高兴,不久前公司收到了盐城经开区税务部门增值税留抵退税1618万元,这笔退税款大大缓解了公司因疫情带来的资金周转难题,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
疫情之下,盐城经开区把稳定市场主体摆在重要位置,进一步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全面落实增值税留抵退税、“六税两费”优惠政策扩围、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等各项税费减免政策,用“真金白银”滋润广大纳税人的心田。目前已初筛退税涉及纳税人1500余户,截至4月底,已为374户纳税人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8.24亿元。
在金融支持方面,该区协调区内金融机构加大中小企业信贷服务力度,原则上不惜贷、抽贷、断贷、压贷,提高“税信保”产品无抵押、纯保证、以税助贷的额度,区担保公司担保费率降至0.8%,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信贷融资成本。同时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提供优惠利率信贷支持和个性化金融服务,保证金融服务不断档。
威蜂动力电池项目是该区今年重点推进的重大项目之一,近期遇到银行放款难题。江苏银行盐城开发支行首次通过“云公证”“视频核保”“远程开户”等方式,向客户提供“不出门”“有温度”的金融服务,最终成功落地项目贷款3000万元,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减负帮困“助企”
疫情之下,部分企业短期内面临生产成本上升和销售收入下降的“双重压力”。该区围绕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精准施策,切实帮助企业解难题、渡难关。
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盐城经开区建立全市首个进口非冷链货物集中监管仓,自3月5日运行以来已累计接收67家企业658个标准集装箱货物,出仓62家企业518个标准集装箱货物。通过全覆盖管控、全闭环管理、全过程溯源,为进口企业筑牢安全屏障,企业平均处置时间缩短了7天,企业接触进口货物高风险人员减少近400名。货物运输方面,进一步完善卡口赋码快速通行机制,推广使用“盐货通”平台,保障区内企业运输和物资供应顺畅。
为了减轻企业负担,稳定生产运营,该区细化落实国有房屋租金减免政策,对相关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3个月租金,涉及约190家租户、金额805万元。多方位落实稳岗惠企政策,已有746家企业符合稳岗返还条件,返还资金827.8万元,稳定员工1.8万人。
盐城经开区还对企业防疫支出进行补贴或减免,在园区设立核酸采样点方便企业及时采样,免费提供采样物资,培训采样人员,为企业员工和建筑工地施工人员开展免费核酸检测。
全面落实增发困难群体临时价格补贴,对全区领取失业金人员每人发放200元一次性物价补贴,惠及526人,有效减轻了疫情对失业人员的影响。
优化服务“便企”
日前,该区政务服务中心为盐城卓丰塑业有限公司办理了该区首个市场主体“歇业备案”业务。这是该区对疫情期间存在短期经营困难企业的创新服务之举,待企业度过困难期后可随时终止歇业登记,恢复经营活动,有效降低了市场主体的存续成本。
为方便企业办理各项审批服务,减少线下聚集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该区大力推行“线上办”“帮代办”“云勘查”等多种“非接触式”服务模式,深入推进“不见面”审批服务,用人单位全程网上申请、网上审批、网上决定,最大限度实现服务不减质、审批不掉线。
企业发展的难点、痛点、需求点,就是助企行动的发力点。今年以来,盐城经开区持续增强服务意识和效能,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进万企解难题、稳增长促转型”服务企业活动,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企业项目一线,按照一个重点企业、一名挂钩领导、一套服务举措的工作要求,坚持“企业吹哨、干部报到”,以实际行动回应企业诉求,进一步激发了企业生产活力和发展动力。
“五一”假期,全区220名科级以上干部实地走访企业,上门送政策、送服务,及时了解企业诉求,宣传惠企政策,帮助企业协调解决水电气、资金、用工、货物运输、信用修复等各类实际问题,最大限度减少疫情等因素造成的不利影响。
精准高效的服务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发展活力。1-4月份,全区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速达59.3%、规上工业开票销售同比增长60%以上、到账外资同比翻两番、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充分展现了盐城经开区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为实现“双胜利”、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提供了有力支撑。(孔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