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5月2日盐城讯 何以为青春?是纵使前方征途荆棘,也要决定勇往直前;是即便历经千辛万苦,也要向着梦想攀岩。对盐城市看守所的青年民警而言,青春就是在高墙深处熊熊燃烧的奋斗之火,用多年如一日的砥砺深耕,谱写公安监管事业的华丽篇章。
青春是向阳而生,摆渡迷途的灵魂
“今天,是我生命最美好的开始。”2月18日是未成年在押人员单某的18岁生日,盐城市看守所民警王杰特意为他举办了“成人礼”仪式,生日蛋糕上的蜡烛,点燃了单某对生活的憧憬。
在入所之初,单某是一个脾气暴躁、自控能力差的孩子。33岁的王杰为单某单独制定学习计划,和他一起观看《建国大业》《长津湖》等爱国电影,帮助其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未有过的尊重和关心,让王杰在单某心里不再是个严肃的管教民警,而是“王杰哥哥”。
杨某在今年年初入所时患有重度抑郁,曾多次企图轻生都被民警王杨阳发现并制止。此后,王杨阳便对杨某格外上心,一边嘱咐医生加强巡诊,一边主动与其交心,杨某精神状态逐渐好转,也开始敞开心扉。得知杨某能歌善舞后,王杨阳便引导她主动参与所里文艺活动。今年春节,杨某报名参加迎新春文艺汇演,赢得大家的热烈掌声。
春风化雨,滋润心田。连续36年开展教育规劝活动、发动在押人员创办《春雨报》、设立“盐渎书吧”……盐城市看守所探索实践“以文塑人、以情暖人、以爱化人”的人文管理教育理念,引导在押人员提升品味,舒缓情绪。在监区这个特殊的环境里,青年管教民警们成了在押人员的“指路明灯”。近三年,该所累计谈话教育7万余人。
青春是披荆斩棘,揭开案件的真相
“许多在案件中看似平淡无奇的细节,其实都是重要的线索。”盐城市看守所民警徐浩原只有33岁,却已是监所办案的行家里手。
4月上旬,蔡某某因涉嫌盗窃罪被刑事拘留,入所后态度顽抗,拒不交代犯罪同伙,给侦破工作带来巨大障碍。徐浩原加强对其监室的巡查,发现其无意间透露个人社交圈和日常活动场所,立刻将其中信息梳理、甄别后反馈给办案单位。在新线索的支撑下,办案人员迅速锁定了其他犯罪嫌疑人。在铁的事实前,蔡某某交代了全部犯罪事实,一桩巨额侵财案件得以告破。
“面对曾经或蔑视法纪、或践踏正义的人,要想尽办法把他们拉向正义、良善的一边。”2021年6月,民警王芳在日常谈话教育过程中发现,曾多次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的在押人员伍某经常向同监室人员“炫耀”自己的违法“战绩”。王芳穷追不舍,持续向其宣传自首情节和坦白政策,最终伍某主动交代了自己五年前犯下的两起盗窃案件。
据了解,近年来盐城市看守所充分发挥打击犯罪“第二战场”作用,持续推进狱侦攻势,根据在押人员性格特点、思想心理,有针对性开展工作。去年以来,累计挖掘案件线索180余条,协助破案50余起。
青春是披甲筑盾,守牢安全的底线
连续30年安全无事故,是盐城市看守所取得的骄人业绩。多年来,该所强化底线思维,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理念,不断健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推进安全防范基础设施建设。
“一切正常。”4月30日夜晚,32岁的青年民警戴杨打开对讲机重复着相同的报告,在巡视岗“超长待机”50余天的他,对这份单调却又考验耐心的工作丝毫不敢懈怠、动态化管控,及时发现纠正在押人员违规行为,全力把不安全隐患及时消除在萌芽状态。
“看守所最大的特点就是规律,规律的背后是高度责任感。”戴杨说,该所每半月组织开展安全大检查和安全风险评估,对监室设施、物品、在押人员体表、重点人员管控措施进行全面细致检查,及时清除违禁和危险物品,全面掌握在押人员思想动态,严防事故发生。
顾烨洲是看守所内集管教员、法制宣传员、新媒体管理员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多面手”,同时也是一名军嫂。她自学通过国家司法考试,还兼职所里的小教员,为在押人员普法授课。工作多年她一直有一个“怪癖”,每次关上监室的门,总要多拉几次才放心,一天两次的巡视丝毫不敢懈怠,她知道,在这里,安全是底线。
青春,意味着澎湃动能和无限可能,青年,从来不是时代的旁观者,而是挺身入局者,更是历史的创造者。盐城市看守所的青年民警用自己的“硬核”行动汇聚成了坚不可摧的力量,保证着监区的稳定,展现着青春风采。(张腾飞 赵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