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4月14日盐城讯 面对疫情,他冲锋在前、推迟婚期、火线入党……他慎终如始做好全区涉疫情重点人员协查和管理工作,经办的报表和交办函摞起来近2米高;他分秒必争,每天接听拨打200多个电话,不漏一人;从农村的田间地头到城市的街头巷尾,都有他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足迹;他还坚持义务献血,带头参加志愿服务;他勇于担当,乐于奉献,被群众誉为“健康卫士”。近年来,他被盐城市盐都区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被区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被区红十字会表彰为“优秀红十字志愿者”,他就是盐都区疾控中心“90后”小伙——潘铭。
火线入党
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盐都区疾控中心第一时间组建战“疫”铁军突击队,潘铭第一个报名请求加入,到抗“疫”一线工作。
2020年春节长假,他是在岗位上度过的。当时,盐都区共有13例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病例,他参与了其中5例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报告撰写,同时还参加病例疫点的消杀处置工作。
后来,他又主动承担起全区涉疫人员(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中高风险地区返盐人员、境外入境人员)的健康管理工作,被任命为区预防控制组人员管控组组长,累计对各板块下发涉疫人员健康管理函1689个,管控3875人。
2020年1月30日,盐都区秦南镇一家五口从武汉返回盐都。得到信息后,潘铭和同事于次日凌晨2时赶到居民家中,详细了解流动史、接触史,排查活动轨迹并全面消杀。当时,该居民家中60多岁的老人怕邻居议论而产生抵触情绪。经过潘铭耐心劝说,全家人变成了主动配合。最终,该住户家中三人确诊,其家人主动打来电话表示感谢,说如果不是潘铭的坚持和耐心,自己不知道还要惹出多大的事来。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紧张的时刻,他主动向单位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面向党旗庄严宣誓,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此后,他始终以党员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疫情防控期间,主动承担辛苦工作,任劳任怨、加班加点,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2021年,潘铭被盐都区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
热线电话
潘铭很忙。虽说是名“90后”,但连续的加班加点,让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沧桑”许多。
“一天要拨打和接听至少200个电话。”潘铭说,疫情容不得半点耽搁,需要抢时间争速度,尽早隔离、排查密接、次密接人员。“这些都是刻不容缓!”
现在,所有来(返)盐都的外省市密接人员协查信息都由潘铭负责,他整理好后再发给同事流调溯源,排查出具体名单后还要由潘铭形成具体的函件发给各板块管控。基层遇到不清楚的地方,都要向他咨询。所以,他的电话始终是24小时开机状态,半夜里被铃声吵醒更是家常便饭。
当日的协查信息必须当日流调、管控到位,为确保“一个不漏”,他经常加班熬夜到凌晨两三点。“前年发出交办函1000多份,去年800多份,今年截至4月5日已经发出600多份。”潘铭说,一年的报表和交办函摞起来已近2米高。
愧对家人
近段时间,是疫情防控最为关键的时刻,潘铭连续半个月没回家。原本患有糖尿病的母亲又患上了荨麻疹,到村卫生室治疗效果不佳需到市区医院进行治疗。姐姐理解潘铭,主动接过了照顾母亲的任务。母亲住院期间,他只能打电话问一下情况,表达歉意。而自己家中大小事更是只能由做教师的妻子全盘接手。据了解,为了不影响疫情防控工作,潘铭还两次推迟婚期。这也让他觉得特别对不起妻子,而妻子则表示理解和支持。
潘铭负责对全区21个预防接种门诊的820名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督导考核,确保全区每年接种的约30万针次疫苗不发生接种差错事故。今年年初,自新冠病毒疫苗全人群接种工作实施以来,他服从领导安排,主动承担起疫苗的配送和保障任务,常常是夜间领取和配送疫苗,顾不上休息,白天又立即投入到新冠疫苗接种现场的保障和质控工作中去。
此外,他还负责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每年要在不同地点开展各类病媒生物密度监测72次,常在夏天穿着防护服,顶着高温监测。从农村的田间地头到城市的街头巷尾,都有他的足迹,他一边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一边向周边居民普及病媒生物防制知识,发现密度异常还要及时开展消杀灭除工作,保障居民的生命健康。
不断充电
潘铭爱学习、爱钻研在单位也是出了名的。2016年8月,他参加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的现场流行病学班入学考试,被成功录取,在江苏省疾控中心完成了为期一年的脱产学习。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他完成了专题调研《江苏省儿童家长对一类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充保险知晓、购买情况影响因素调查》,同时撰写论文1篇、监测分析1篇、调查2篇,进一步增长了业务知识,提升了业务能力。他还利用闲暇时间学习充实自己,自学考取了南京医科大学非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
工作之余,潘铭还热衷于志愿服务工作,经常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每年卫生日活动他从不落下,已累计献血1200毫升,被盐都区红十字会表彰为“优秀红十字志愿者”。(张勇峰 邵鸿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