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4月14日盐城讯 近年来,盐城市射阳县合德镇乡村治理紧紧围绕自治、德治、法治、数治“四治”重点,重抓农村环境整治、文化底蕴挖掘、人文环境治理、公共服务配套、基层干部培训、人才队伍建设、宜居宜业打造,全镇先后涌现出“省市文明村居”16家、“省级生态田园村庄”4个、“省级无访无诉村”5个、“省市五好家庭”100个、“省市创业标兵”100个。建成射阳河沿线6个生态宜居新型社区、盐射高速沿线8个样板社区、幸福大道沿线11个城乡融合示范社区;友爱村获评农业农村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
如今,合德镇通过“点、线、面”结合,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乡村治理“愿景图”已呈现。

治理的“点”体现在乡村“田头”上
创新“田头议事室”。组织带领县镇政协委员、人大代表、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家学者、镇村干部等人,村村到、户户进、人人访,既抓疫情防控,更抓乡村治理,让农民成为议事的“主角”,让农田成为议事的“战场”,让归心成为议事的“真谛”,让“田头议事室”成为农民的“娘家”。
目前,已推出乡村治理村级组织自治清单30条;小微权力清单30条;协助政府清单30条;特色亮点清单30条,利用乡村“网格微信群”、公示栏、大喇叭、村规民约,全面开启乡村治理新境界,真正形成乡村治理让农民说、让农民议、让农民定、让农民办的新格局。
此外,还推出“疫情防控、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清洁田园、美丽家园、园区创建、生态治理、共同富裕”等议事项目10个;通过线上12345平台、QQ群、微信群等征集意见77条;通过线下大走访、网格员、座谈会等征集民意92条;开展调查研究8次,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9条。全面打通乡村治理“大动脉”,形成“握指成拳、同向发力、赋能提速”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治理的“线”体现在振兴的“脉搏”上
创新“5+X”乡村治理议事“朋友圈”。5是:两委员一代表、智库专家、党政部门负责人、村居干部、群众代表;X指的是“利益相关方”。推行“民情小妹格中走”“驿站小哥网中收”“党员干部走基层”“村嫂大妈询问记”等新的乡村治理“一线工作法”。每年在“朋友圈”内,举办议事活动7场,走访群众80人(次),梳理问题16条,提出建议9条,化解矛盾12件,全面推动乡村治理和共同富裕。
与此同时,围绕乡村治理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开好茶话会、座谈会、研讨会,每月1次,每次研究1条议题,解决农民反映的问题8条,提出有针对性的方案不少于4条,全面把脉问题的精准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高频率、全方位、广覆盖的调查研究,打造乡村治理的“典范”,为乡村“就业、创业、直播、抖音、脱贫”等提供政策依据。让治理的“脉搏”与振兴的“心跳”同频同振,让看得见的“美”迸发出乡村振兴的多彩“火花”。

治理的“面”体现在群众的“心声”上
创新建立民情快递“工作站”和“民意收集箱”。深入开展走基层、解民忧、促振兴,让农民的心声得到充分反映,全力做到议题征集平台化、参加对象基层化、乡村治理快捷化,着力形成“人人平等、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的氛围,全面打造乡村治理“新形象”。
紧紧围绕农民所思所想、所需所盼、所要所为的“心声”问题,开展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真正体现出乡村治理“不走题、不调样、不做作”的新定位。充分发挥镇村干部、龙头企业、乡贤人士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做到带民致富强、破解难点强、辐射拉动强、科技创新强。全力打造一个“议题确定、多方征集、全面公示、调查研究、议事对象、组织会商、形成方案、移交办理、办理跟踪、结果反馈”的闭环机制。目前,已解决群众反映道路桥梁问题16个;农房改善问题12个;畜禽粪污治理问题520个;饮用水源保护问题450个;乱搭乱建问题315个;“黄赌毒”问题38个,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周海洋 郭进 赵祥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