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社区志愿者,今天上门做一下登记,感谢您的配合!”近日,在大丰某小区,身穿红色马甲的社区矫正对象李某某正积极参与“48小时信息采集行动”,选在晚上居民在家时间,做好排查登记和疫情防控宣传工作。
当前,大丰区疫情防控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开展。在成百上千参与一线服务保障的志愿者中,有一类特殊人群也在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积极投身到抗击疫情这场无硝烟的战役中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社区矫正对象回归社会的决心,也进一步提升了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认可度。
“看到港区司法分局发布的倡议书,我就毫不犹豫报名了,希望能为疫情防控工作出一份力!”李某某主要协助居委会排查居住人员信息(是否有外来人员,是否有接触外来人员,是否接种过疫苗)。起初他还有所顾虑,但在敲开一扇扇门,收获居民一声声感谢的过程中,他逐渐放下了最初的顾虑和紧张,逐门逐户排查人员情况,挨家挨户张贴“温馨提示”,在与群众交流吞吞吐吐到有礼有节的转变中实现了自身价值,也充实了港区疫情防控的人员力量。
此外,李某某还主动联系大丰红十字会,捐助10000元用于购买手套等一线防疫工作急需的防护用品,为大丰疫情防控贡献一份力量。 “这是我力所能及的事,希望能传递给更多人正能量,也用自身行动回报社会对我的关心和帮助。在48小时信息采集行动结束后,我将继续参加小区卡口夜班轮值工作。”李某某说到。据了解,李某某或是捐资捐物,或是参与爱心公益,几年间从未间断。虽然因生意上的问题,他成了一名社区矫正对象,但依然力所能及地为社会弱势群体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不仅如此,李某某还是大丰蓝天抢险救援队成员,通过培训拿到了红十字救护员证,参与多起抢险救灾事故。虽然现在已经转岗救援队后勤工作,但是哪里需要他,他都会第一个报名参加一线救援。
说起自己作为社矫对象,现在的李某某已完全释然。但最初被判社区矫正时,他的内心充满了苦闷和不安。“在李某某入矫时,我们能明显感到他的负面情绪,为此我们及时通过多种措施展开帮扶教育,除了安排他参加法律法规和道德讲堂学习之外,还邀请心理咨询师给他疏导和家访谈心,并且与当地义工联开展合作,参加义工志愿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李某某不仅负面情绪烟消云散,也非常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困难群体贡献自己的一片爱心。”大丰港区司法分局负责人祁松向记者介绍。
思想是本,行动是形,本正则形立。自《社区矫正法》实施以来,港区司法分局大力践行江苏省社区矫正“一三三”模式,推行个别化矫正方案,始终把感化帮扶放在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位置,强化人文情怀教育,帮助矫正对象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社区矫正对象虽然是特殊群体,但在这场疫情战役中,他们积极作为,不当旁观者,积极发挥自身力量,用改过自新的勇气融入疫情防控主战场中,奉献爱心,回馈社会,既增添了依法防控的温度,更充分彰显了社区矫正教育转化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