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盐南高新区新都街道:同心抗“疫”守家园 坚守“疫”线践初心
2022-03-24 14:3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3月24日盐城讯 早春三月,乍暖还寒。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不断发生新变化,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盐南高新区新都街道迅速吹响疫情防控“集结号”,各级党组织按照市、区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组织党员群众坚守“疫”线,践行使命,勇挑重担,众志成城,共筑疫情防控红色堡垒。

以“演”筑防,锻造实干担当“先锋队”

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如何快速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新都街道坚持以“演”筑防、以“练”备战,全面启动全员核酸检测演练和疫情防控演练,有效提高全街党员干群应对疫情防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救援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

3月19日下午3点,新都街道以八营社区华厦绿城小区居民董某核酸检测呈阳性为演练背景,开展疫情防控应急演练。街道迅速启动应急预案,30分钟内集结工作人员部署小区封控相关工作并完成病例转运,1小时内完成董某所在楼栋终末消杀、居民人员核对、核酸检测和垃圾清运,3小时内完成全小区公共区域消杀和垃圾清运工作,4个小时完成1854户、5675人次居民核酸检测工作。

整个演练过程,各工作组严格执行应急预案的分工,从启动预案、封控管理、核酸检测到物资保障、全面消杀,环环相扣,程序衔接紧密。“活动结束后,我们认真梳理总结了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有效应对疫情风险处置积累了实战经验。”新都街道物管中心负责人李腾蛟介绍,街道将进一步优化应急处置预案,细化工作流程,实现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清单流程化、人员建制化、装备标准化、指挥模块化,全面提升疫情处置能力。

当天下午4时,在跃南社区阳光世纪城小区,全员核酸演练同样顺利开展。演练现场严格按照要求,合理设置等候区、登记区、采样区、缓冲区等功能分区,每个区域都设有明显的指引标识。居民在入口处扫码测温后,由社区工作人员引导进入等候区,单人单排单向,并保持1米间距,有序进入登记和采样区。完成登记后由采样人员逐一进行核酸采样,采集完成后单向离开采样区,检测结束后社区工作人员完成采样点终末消杀。整个演练过程分工明确、行动迅速、配合密切、运转高效,各个流程严格按照核酸检测程序进行。“现场该怎么走一眼就能看明白,采样速度也很快,我感受到了我们政府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力量和信心。”参加演练的居民陈女士坚定地说。

跃南社区党委书记蒋国波说,核酸检测演练综合检验了检测队伍快速响应、规范报告、协调联动等各方面的能力,既锻炼了队伍,又总结了宝贵的实战经验,达到了检验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的目的,同时也提升了社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协调指挥、快速反应和高效处置的能力。

冲锋在前,化身疫情防控“多面手”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防控宣传员、全员核酸引导员、居民信息核查员、隔离群众服务员……他们化身“多面手”,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额头的汗水、沙哑的声音、占据首页的微信步数、闪耀街头巷尾的“网格蓝”“志愿红”,是他们最美的“勋章”。

“请出示苏康码、行程卡。”“麻烦您测温登记一下,谢谢。”戴庄社区退休老党员陈开宏得知社区招募志愿者,第一时间报名,为社区防疫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测温登记、查验“双码”、提醒居民戴好口罩、保持距离,看似简单的进出检查登记,陈开宏一干就是20多天,但他从未抱怨,始终坚守岗位。“年纪大了,每天站的腿脚酸疼,但是我心里高兴。”陈开宏说,在新都,像他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大家坚守在生活小区、商超楼宇门口,用行动筑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您好,打扰您了,我是社区网格员,现向您了解核实一下您和您的家人最近的动态,麻烦您配合!”“这是《疫情防疫告知书》您看一下。”连日来,新都街道积极响应“敲门行动”,通过登门入户、“地毯式”排查,落细落实疫情防控工作,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发动全体工作人员、网格员以及1100多名志愿者组成“敲门”小分队,深入辖区内86个小区208个网格76686户、8700多家沿街商铺,逐门逐户开展走访排查行动,发放告知书、填写登记表,详细询问登记家庭成员疫苗接种、核酸检测、有无涉疫地区旅居史,有无接触涉疫地区旅居史人员等情况。针对排查中发现的外市、外省和涉疫地区旅居史人员,当场告知健康管理要求,并由所在社区进行跟踪管理,严格落实“3+11”管控措施。同时,社区以网格为单位,建立微信群,每天核查动态人员信息、发布疫情相关信息,确保辖区居民人人知晓、人人支持、人人重视。“此次‘敲门行动’摸清了辖区居民底数以及外省市来盐返盐人员、特殊人群信息,更加织密疫情防控网,守护居民安全门。”新都街道社会治理局工作人员姜蓉蓉说,如今,电话核查、登门入户、发布群消息已成为街道所有社区干部、网格员的每日必修课。

裕新社区网格长王书敏同样每日奋战在抗疫一线。“大家要戴好口罩,勤洗手,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尽量不要网上购物。”每天,王书敏都会拿着小喇叭宣传防护知识,并动员居民接种疫苗、参与核酸检测。她所负责的金色蓝庭小区现有常住人口840户2000多人,王书敏每天都会和两名网格员一起核实外地返盐人员信息并跟踪服务,同时,还要挨家挨户发宣传单、宣传防控知识,讲解如何洗手、消毒,劝导大家戴口罩、少出门、不聚集。“有时也会遇到不理解不配合的居民,但是通过交流沟通,我也慢慢掌握了方法,不仅要有耐心,还要把利害关系摆清楚。”王书敏笑着说,只要付出能得到居民的理解和认可,苦点累点都不算什么。

党旗飘扬,奏响同舟共济“主旋律”

“疫情不退,我们不散。”这是新都街道所有党员干部的誓言。

“您好,我这边是南港社区,您明天记得去做一下核酸检测。”“根据目前的防疫政策,您需要居家隔离,社区会安排医护人员、志愿者上门做核酸。”早上7点多出门,晚上12点多回家,在社区、生活小区、沿街商铺“多点多线”来回奔忙,这是新南港社区工作人员王寅一天的工作剪影。摸排信息、数据核查、“3+11”人员跟踪管理是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环节。面对大量的数据、繁重的任务,王寅从没说过一句累。每天和同事一起,或核对数据或入户排查或电话通知,确保底数清楚、信息明确、管理到位。3月17日,王寅收到一束鲜花,同事才知道当天是她40岁生日。“今天寿星特权,可以不加班。”“必须要回去吃个大餐庆祝一下。”……面对同事的祝福和建议,王寅只是笑笑,转身又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30岁的生日是在拆迁一线度过的,40岁生日是在防疫一线度过的。转眼十年,我很庆幸也很自豪自己的坚守,守一方平安、为居民服务就是我给自己最好的生日礼物!”王寅坚定的说。

“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是串场河社区党委书记李正鑫最常挂在嘴边的话。串场河社区有10个小区,常住人口1.4万余人,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李正鑫放弃休息,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为保证全员核酸演练顺利开展,从13个点位搭建、物资清点、人员分配到现场服务,哪里有需要,李正鑫就走到哪里,双腿走疼了、嗓音喊哑了,他都毫不在意,始终坚守岗位。“我是社区负责人,我多坚持一会儿、检测效率就能更高一点。”李正鑫说。

新都街道党建工作办公室负责人孙达说,在新都街道,所有党员干部都养成了“三个必须”的习惯——休息时手机的铃声必须是最响的,替换衣服必须是离自己最近的,随身物品必须是始终整理妥当的。一旦有紧急任务,他们就能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到达现场。

莫道春光难揽取,浮云过后艳阳天。疫情防控越是严峻复杂,越要保持头脑清醒,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再接再厉、善作善成。新都街道全街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蔡兰 唐丽璇)

标签:防控;防控工作;疫情防控
责编:郭玲玲 崔欣